第113章 驚天策略(第1/2 頁)
外貿部很重要,讓曹化淳等幾個大太監跟進。 蘇霽不知道的是,外貿部的事情,朝臣和鄭芝龍等人,都議論紛紛。 內閣大臣還專門自己開會,商討了這個事情。 六部之外,皇帝又成立了好幾個部門,瓜分了戶部的職權,戶部尚書侍郎當然不滿意了,戶部尚書又是內閣大臣,請求內閣會議。 但是,周延儒,陳演,張四知等,謝升等人,都覺得皇帝沒錯呀。 因為外貿部徵收的海關關稅,全部要繳納國庫的,而國庫是戶部管理的,相當於人家給你辦差,吃苦受累,好處是你的,你還抱怨啥? “嘻嘻嘻,別說啊,皇上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這一次,其實並非針對戶部,而是針對鄭芝龍!” “什麼?哦,對對對,天啊,一語點醒夢中人!” “以前,沿海貿易全部是鄭家執掌,利潤全部進了鄭家的腰包,一條海船外出,需要繳納保障費三千兩,那真是暴利!現在,直接在海關上就繳納了!” “不對吧?你海關征收了,人家出海難道就不收了?兩邊收,誰受得了?” “不管怎樣,朝廷,戶部,國庫是開闢了一個新的財源,根據我初步估計,值百抽五,稅賦極其低廉,一年國庫仍能進項二百萬兩!” “二百萬兩?這也太多了吧?” “多?肯定不多啊,如果將來穩住了再提升稅額,假如百分之十呢?十五呢?又有多少?” 有人當場不高興了,因為他的麾下就有外貿船隊啊。 這不是影響自己的生意? 以前,只需要在鄭芝龍那邊繳納水餉,一條船繳一些錢,鄭家的艦隊就保障的安全,不需要再額外繳納賦稅了! 現在,鄭家的保護費要出,還要給海關繳納稅收? 這是額外繳稅啊。 可是,他說不出口,只能另闢蹊徑:“國家這是與民爭利啊。” 於是,和外貿有關的內閣大臣,就有三個人隨聲附和。 最後,這些人爭執不下,一起去見蘇霽。 蘇霽正在……場面兒童不宜。 順利解決了海關問題,蘇霽當然高興了,高興了,就要獎勵自己,喊來了幾個歌舞伎,一邊欣賞,一邊招徠到身邊聊天。 讓歌舞姬妾們離開。 蘇霽詢問了情況。 大學士魏炤乘詳細介紹了分歧,明確懇請皇帝曉瑜鄭芝龍,如果國家外貿部管轄之下的海關已經徵收了賦稅,就應該禁止鄭芝龍再徵收保護費。 那是重複徵稅吧? 哎吆喂,來事兒了! 蘇霽巴不得他們來鬧事兒呢。 “此事兒無須朝廷出面吧?朝廷管的只是海關出入,不管出海以後的事情,船主們可以跟鄭芝龍商議。” 蘇霽故意推脫責任。 “皇上!微臣以為事關國家大計,必須由朝廷出面統籌。”魏炤乘態度很強硬。 還有三位內閣大學士贊成。 蘇霽不瞭解明朝海關外貿體制,光知道是鄭芝龍海盜集團全面把持的,現在,就讓大家講一講具體情況。 魏炤乘當仁不讓,講述了全過程:“開國之初,為防範張士誠,方國珍殘部捲土重來,太祖定下片帆不得下海的規矩,就連沿海漁業都全面禁止,再後來,只許海外藩國朝貢貿易,成化萬曆以後,開始徵收賦稅二成,逐漸鬆弛海禁,寧波,泉州,廣州為市舶司所在,後來,月港成為徵稅地,年入三萬兩,再然後,倭寇頻仍,紅毛夷人侵逼,海盜猖獗,市舶司遂廢,鄭芝龍集團興起,屢次和朝廷作對,挫折朝廷水師,東南沿海糜爛,所有外貿事務盡歸鄭芝龍掌握,即便後來他接受招安,也是如此,所有出入船隻,必須向鄭芝龍繳納水餉,朝廷市舶司大權,旁落鄭家!皇上,既然朝廷設定外貿部和海關,相當於重開市舶司,為何還允許鄭芝龍把持海上霸權?雙重徵稅,禍害良民,殊為可惜,不如皇上出面,收回市舶司之賦稅大權。” 蘇霽冷笑。 收回市舶司大權? 收得回來嗎? 就算把鄭成功當人質,鄭芝龍屈服了,可是,他會不會指使弟弟鄭鴻逵等人乾脆分裂單幹?會不會有別的海盜集團取而代之? 只能慢慢來! 必須重用鄭芝龍集團,必須穩住。 “諸位愛卿有沒有家裡和親戚經營外貿的?”他情願專門和鄭芝龍講情,為這些大臣家的海船和貿易通融。 不料,魏炤乘臉色大變,急忙說沒有,還說,目前大明沒有良民出入外貿,因為國家還是禁止,只有外來船貨,也有百姓走私。 蘇霽大吃一驚,直接站起來了! 他都忘了一個基本史實,明末仍然是海禁的! 他詢問了大家以後,大家有些摸不著頭腦,海禁政策,誰不知道?難道皇帝居然不知道? 反覆詢問了以後,蘇霽尷尬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來人,擬詔,從現在起,大明朝廷徹底廢黜海禁政策,改以鼓勵政策,任何國內軍民官員人等,只要願意,都可以經手對外貿易,無論出入什麼貨物均可!當然,必須繳納百分之五的關稅!這是貨物出口的關稅,如果是進口貨物,依照舊例徵收二成!” 什麼? 內閣大學士們全部震驚了。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