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輕兵下武昌(第1/2 頁)
大軍進駐九江城。
蘇霽親自出面,改編了左良玉軍團。
這個左良玉啊,混賬死了。
麾下有三十萬軍馬啊,三十萬,不是三萬,不是十三萬,是三十萬!
這麼多的兵力,居然在李自成部將的攻擊下,作鳥獸散?一觸即潰?
全部一窩蜂從武昌一帶逃到了九江了。
現在,蘇霽面前,是黑壓壓一大群一大片軍隊。
幕天席地,滔滔不絕。
這麼強盛的兵力,居然扛不住李自成?
這麼強盛的兵力,誰看了不亢奮?
難怪他有和皇帝軍隊幹一仗的想法。
不過,這麼多軍隊,每天消耗多少糧食軍餉?
這麼多軍隊,良莠不齊,十分混雜,戰鬥力明顯很菜。
也說明,左良玉不是什麼名將,優秀將領,而是一個糊塗蟲!
他原本是一個邊軍基層小軍官,被侯恂看中了,覺得他威猛霸氣!
然後一次次越級提拔。
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粗,堂而皇之地升任方面大將?
就是一個混賬!
一個打爛賬的莽夫。
莽不過李自成,偶爾和張獻忠還能對付幾下。
這是提拔者侯恂的罪過!
也是大明官員晉升機制的腐敗問題……
蘇霽讓侯恂完全重新執掌這支部隊,同時,讓南軍趙之龍,北軍李國禎,邊軍祖大壽和曹變蛟等,挑選將官和部隊精銳,挑選了兩萬人以後,剩下的再挑選三萬人,給侯恂統領,又挑選一萬人,給金聲桓帶領。
最終淘汰掉了差不多二十五萬。
淘汰,不是裁軍,這些人不能裁!
一旦裁撤,遊兵散勇,失去約束,就是無數隱患和埋雷。
如果這些人生計無著,叛投了李自成或者張獻忠,就弄巧成拙了。
將他們編制為地方警戒軍,分頭奔赴地方,接受各地州縣官員統領,由朝廷撥款給養暫時養著。
現在朝廷和國庫,有的是錢!有底氣能兜著。
同時,對部隊大力整頓軍紀,強化訓練,提升士氣。
蘇霽部隊,進一步西進,到達被左良玉丟棄的武昌城,沿途不斷宣示皇帝威權,大明御林軍的武功,凝聚人心。
武昌城是李自成部將控制,旗幟招展,不僅拒絕投降,還約定決戰。
詢問以後才知道,是李自成的養子張鼐。
張鼐不出名,但是,麾下有不少精銳。
武昌城內,闖軍有三萬餘人。
區區三萬人,就嚇跑了左良玉?
左良玉慫蛋,也說明張鼐是個猛人,三萬人敢強攻左良玉三十萬。
這三萬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如果冷兵器守城,儀仗堅固城牆,完全可以抵抗十萬大軍一年!只要有足夠軍糧,十年八年也可以!
決戰?
求之不得。
不過,張鼐明顯很狡猾。
號稱決戰,卻在武昌城頭上各種防禦設施,重點是防火,一排排大缸,注入清水,目的是防範明軍火箭彈的焚燒。
但是他不知道,明軍火箭彈,不僅僅有焚燒型別,還有爆炸型的呀,更別說迫擊炮和山炮了。
蘇霽下令四面圍城,炮兵推進到城下,再次派人勸降,保證優待俘虜,一個不殺,擇優錄用。
張鼐已讀不回。
蘇霽這才下令攻城。
其實,蘇霽是嚮往農民起義軍的,擁有社會初心!人類良心。
但是,他是皇帝!
是敵人。
屁股就是立場!
迫擊炮推進到一千五百米射擊。
山炮在更遠處射擊。
武昌城頭上,也有不少大炮,包括紅夷大炮,中型的虎蹲炮,總數有一百多門,這是張鼐和起義軍的底氣。
張鼐親自在東門一帶督戰。
蘇霽等人望遠鏡觀察以後,下令試射,隨即矯正引數,然後齊射。
迫擊炮一百發,山炮五十發。
頓時,武昌城頭上,手持盾牌的闖軍士兵,血肉橫飛,死傷無數,堅硬的城牆青磚和石塊,爆炸擊碎了無數碎塊,讓殺傷力倍增。
城上守軍當即死一千餘人,傷者不計其數,張鼐重傷。
蘇霽再次派人敦促勸降,詳細說明優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