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駐紮襄樊,厲兵秣馬(第1/2 頁)
擊退了漢軍,曹操率大軍進入襄樊城池內。
在襄樊的第一日,曹操苦悶!讓他至始至終也沒想到,自己信任的于禁居然投降給了漢軍。
曹操獨自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心中思緒萬千。他想起了曾經與于禁並肩作戰的日子,如今卻物是人非。
這時,司馬懿走到曹操身邊,輕聲說道:“魏王,于禁雖降,但戰事已定,我們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整軍備戰。”
曹操點了點頭,轉身下令道:“傳我命令,全軍休整三日,而後班師回朝。”
三日後,曹操率領大軍離開襄樊。
途中,他不斷反思此次戰役的得失,決定對於禁之事暫且放下,待回到朝中再作定奪。
回想著三日內發生的事情,此刻的我們正在襄樊城池內駐紮,而曹操正一臉嚴肅地坐在營帳內,悶悶不樂地嘆著氣。
“于禁,真的沒想到!于禁居然投降關羽。唉,我身旁又少了一位得力的人員。”
說罷,身旁的司馬懿望向曹操!瞥了一眼後道。
“魏王!這也不能怪于于禁一人責任。于禁與龐德兩軍和漢軍廝殺一塊。也沒有退縮。之所以于禁能降漢軍,還得是關羽使計。才被生擒”。
“關羽乃當世猛將,其智謀亦不容小覷。此番于禁中計,實非戰之罪。”司馬懿分析道。
曹操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眼下,我們需重振士氣,以防敵軍來襲。”司馬懿建議道。
“嗯”曹操沉思片刻,“命張遼領一軍鎮守襄樊,以保後方無虞。吾等速回許昌,再作計較。”
於是,曹軍在稍加整頓後,便踏上了歸途。
曹操心中暗自發誓,定要吸取教訓,重整旗鼓,以待來日再戰。
隨後,曹操面沉似水,凝聲詢問司馬懿道:“那我們班師回朝,如今12月!天氣正冷之時。所以我們得提前回都城。就讓曹仁進行留守樊城。當然厲兵秣馬訓練水兵”。
立即將此命令傳達給斥候,讓他迅速轉達給曹仁。並且留下一支軍隊與曹仁並肩作戰。
這樣一來,兩者便可以互相支援與幫助!
“諾”!
一旁的斥候答應起來,就退了下去之後翻身上馬向襄樊城池處疾馳而去。
三日的時光說長也不長,說短不短!此刻的曹操此刻在班師回朝的路上。
行軍大帳內,氣氛凝重而壓抑。曹操坐在虎皮大椅上,雙眉緊蹙,目光犀利如鷹隼,他緊緊盯著面前的司馬懿,期待著對方能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司馬懿低頭沉思片刻後,緩緩抬起頭來,語氣堅定地說道:“主公,您認為我軍近期失敗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為何我們連一個織蓆販履之徒都無法戰勝?難道我們真的沒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了嗎?”
曹操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不甘和無奈,他長嘆一聲:“是啊,吾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始終找不到答案。吾覺得劉備此人太過狡猾,讓人難以捉摸。”
司馬懿微微一笑,輕聲安慰道:“主公莫要氣餒,勝敗乃兵家常事。且聽臣一言,或許可以找到破局之法。”
曹操微微點頭,示意司馬懿繼續說下去。
司馬懿略作思索,然後開口道:“主公,近日那劉備確實頗為囂張,但無人能夠躲避計策。主公可曾聽聞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
曹操眼神一亮,點了點頭:“自然知曉,吾也曾聽過他們二人的事蹟。但不知此二者與吾等有何區別?”
司馬懿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嘴角微揚,笑道:“主公,項羽與劉邦正如主公與劉備一般。”
曹操眉頭微皺,臉上露出疑惑之色:“哦?有何相似之處?”
司馬懿不慌不忙地解釋道:“主公,項羽雖勇猛無比,卻剛愎自用,不聽他人之言,最終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而劉邦則善於聽取屬下意見,廣納賢才,最終成就一番霸業。主公如今與劉備對峙,不正如同當年楚漢之爭嗎?”
曹操恍然大悟,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原來如此!吾明白了!吾應該學習劉邦,廣納賢才,聽取眾人之意,方能戰勝劉備。”
司馬懿微笑著點頭,表示贊同。曹操心中頓時湧起一股豪情壯志,他相信只要自己善於用人,必定能夠擊敗劉備,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
“仲達所言極是!”曹操聽了司馬懿的話後,心中頓時豁然開朗,不禁拍手稱讚。他目光炯炯地看著司馬懿,問道:“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