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第1/1 頁)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大理寺三司會審,鳳笙被請到堂上。也算是陣勢浩大,不光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都到了人,此番又稱三司會審。逢大案要案,由三司聚集共同審理。不過這只是小三司,因為鳳笙聽稱呼,三司今日到場的人都不是主官。如果上升到三司主官到場,諸如大理寺卿、刑部尚書與都察院左都御史共同會審,那就是最高階別的三司會審,是時舉朝上下的目光都將聚集此處。但是現在也不差了,和鳳笙預想的差不多,而且上面坐著一個老熟人,這幾日和鳳笙喝了兩次茶的大理寺少卿趙安賢。鳳笙也是此時才知此人是大理寺少卿。與普通的過堂審訊差不多,先是核實鳳笙的身份籍貫之類的內容,這次開堂過審的名頭是急於求成、嚴重瀆職。大概的意思就是說,鳳笙這次在兩淮奉命查處貪腐案時,手段過於激進,因為造成了不少冤案。對於造成了什麼樣的冤案,手段如何激進,堂上並未明示清楚,只說現在有人翻案喊冤了,所以朝廷得徹查,也因此才會把方鳳甫押解進京審問。而且三位主官的態度都極為和藹,一副鳳笙不過是少年冒進、情有可原、功大於過的樣子。魏王說的並沒有錯,哪怕全天下人都覺得太子錯,但只要建平帝還想保他,就不算是錯。更何況堂堂一國的太子,不過就是安排了幾個人在地方上為自己斂金,能算得上什麼錯呢,天下都是人家的。只要太子不造反謀逆,在建平帝心中就不算錯。相反,大題小做,一直咬著不丟想深挖,疑似背後還站著什麼人的方鳳甫,在建平帝的心中才算是錯了。鳳笙好不容易在聖心中積累的好感,早就煙消雲散,只剩了不識趣幾個字的評價。所以說今天這就是一場戲,演給全天下人看的戲,戲的主角是方鳳甫,看客是天下人,排戲的人是建平帝。如今這麼多人大張旗鼓的到這裡,就是負責把這場戲演好了,為此,之前還有人找著機會和鳳笙私下對臺詞。基於這種情況,整個審訊的過程就像是玩笑,主角只用在下面站著不動就可以了,上面的幾位主官,以及陪審的吏員書辦,已經把戲唱完了。現在只等鳳笙簽字畫押,這案子就算定了,皆大歡喜。“方大人,還不快請。”一個吏目捧著托盤來到鳳笙面前,做了個請的手勢,托盤裡放著一張紙,上面大致列明瞭案子的來龍去脈。鳳笙看著那張紙笑了笑,抬起頭來:“下官不服。”四字道出,讓人幾乎以為是幻聽。堂上的三位主官都愣住了,旋即是臉色難看。這姓方的,如此點撥他,他竟還是如此不識趣,想怎麼樣?難道把天捅破不成!“方大人還有何不服的?地方斷案需送刑部審判,刑部審判後,又送大理寺複核。根據我二司查證,此案確實存在冤情,且不說苦主受過刑,符合無法承受酷刑才會屈打成招的說辭,在你被押解進京的路上,已命人查抄了對方的家宅,並未查出與案件相符的財物,人證物證俱都不存在,如何審判對方?”“大人說的苦主可是鹽運司同知魏統新魏大人?”自然是他了,若不是此人牽扯太深,這麼多年來手裡可能也捏著不少東西,恐怕他也將是斷腕的其中一個。只要牽扯不出魏統新,魏統新背後的人自然安穩無恙,至於其他小魚小蝦,根本不足掛齒。“正是,”刑部的這位老大人極為痛心疾首,道,“方大人急於求成的心,我們都懂,畢竟第一次身負皇恩,為陛下辦事,難免矯枉過正,手段太激進,那魏大人據說被用刑用的很慘,如今神志失常,恐怕難以恢復。”這事確實是鳳笙乾的,她急於結案,也是急於在魏統新口裡問到一些東西,所以對其用了刑。當然,這刑也不光是為了問東西,也是用給人看的。沒有用刑,如何符合屈打成招的說法,她其實一直很體貼,卻還是被人認為是惡人。“如果說是魏統新魏大人,那他絕不無辜,那日匆忙,下官只來得及對此案結案,就被突然上門的錦衣衛押解上了京。其實在查案的過程中,還有一件陳年案子與魏大人有些關係,那就是前鹽運使周廣瑞貪墨稅銀案。”鳳笙面帶微笑,態度淡定,堂上坐的數名官員卻是一下子瞳孔緊縮,望了過來。當年周廣瑞貪墨稅銀案震動朝野,卻以周廣瑞病死在上京途中為告終,當初很多人都意識到事情其中有蹊蹺,但事情發展太快,很多人鞭長莫及,根本來不及獲知其中具體端倪,就因兩名涉事人員俱都身亡,案子草草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