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1 頁)
楊培東立於鳥籠前,手裡拿著一根逗鳥棍,正逗著籠子裡的八哥。陳大同等人說得只差痛哭流涕,可他卻神態甚是冷淡。“你們說的情況我也知道了,可地方縣衙掌魚鱗圖冊,凡縣境之內的地,都歸其所管,泰州縣衙並未僭越,你們來找我說情,我有什麼臉去找那範知縣?”“這姓範的知縣從頭到尾沒露臉,只那姓方的師爺張揚跋扈,耀武揚威,我等來請大使出面,也是想請大人與那範知縣通個氣,看能不能通融通融。或是銀子或是宅子,只要對方開口,我等定然不會吝嗇,而不是任那姓方的無恥小人越俎代庖,在我等面前作威作福。”楊培東用手指搓了搓鬍子,道:“你等既覺得那方姓師爺跋扈,不願給他面子,直接明說就好,何必還要繞一個圈子。到底他是個師爺,未入流,不過是知縣身邊的幕客,實在不必怕成這副樣子。”“這——”楊培東哼笑一聲,將逗鳥棍扔在銅盤裡:“說來說去,還不是被人拿住了把柄,不敢得罪,如今慫恿著我出頭?”一個捧著托盤的丫鬟走進來,在楊培東腳邊跪下。他拿起上面的綢帕拭了拭手,才在旁邊的羅漢床上坐下。又有丫鬟奉了茶來,他接過茶,拂了拂上面的茶沫子,啜了一口。“今兒這茶比往日燙了一分。”丫鬟忙道:“老爺,奴婢知錯,下次定試好了再端來。”楊培東揮了揮手,才抬眼看向杵在那的眾人:“你們對老爺我寄望太高了,說到底我是個八品官,人家乃是正七品。我們乃是雜流選官,人家乃是正科出身。知道雜選和正科的區別嗎?說了你們也不懂,既被人清丈出來,又不是挖了你們的老底兒,何必計較至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行了,退下吧。老爺今兒還未午睡,這人上了年紀,就容易睏乏。”陳大同等人還想說什麼,從門外走進來兩個僕從,引著他們退了出去。堂中只剩下楊培東一人,他繼續喝茶。突然,嗤笑一聲,將茶盞扔在桌上。這時,從門外走進來一個穿靛青色直裰的中年人,額上可見汗珠,面帶焦慮之色。此人正是栟茶場副大使安友青。“大人,這事真不管?”楊培東歪在羅漢床上,斜了他一眼:“怎麼管?”“可陳大同他們也沒少給我們好處,平時也就罷,如今出了這事不管,會不會……”“會不會什麼?我看又是他們塞銀子了你,你實在推脫不開,才來說情?”安友青尷尬地笑了笑,沒有否認。“這地方官府和鹽場多有衝突,不止一次以賦稅不均、職能重複、督管不及為名,請奏朝廷要求裁撤鹽場屬官,鹽課銀轉由地方官府徵解,灶戶也由地方統管。都眼饞這缺兒肥,誰不想插上一腳,非要中間還得經過我們?就這十年,淮南鹽場從二十餘處裁撤至十一處,即使如此,那些官還沒消停,這鹽課幾度改革,哪次不是衝著我們來的?“你當我和陳大同他們所言,都是誆騙和推脫?雜流選官和正科出身的區別在哪兒?在於對方乃是正途出身,正途者位高,同鄉同年同座師,這都是人脈。我們有這些人脈嗎?沒有!但別人有,還形成一張網,能謀得這一地,能斂財多少?烈火烹油不自知,還企圖和人對抗?我看你是豬油蒙了心,死到臨頭不自知!”“大人,這死字又是從何說起?”安友青聽得冷汗直冒。“你看各處鹽場,可有一處說話了?沒有!為何不說,你該不會不知那姓範的背後站著誰,他和揚州知府杜明亮系同座師,座師乃是堂堂戶部尚書,入直文淵閣的宋閣老。你當他探花郎出身,待在京裡做他的清貴翰林不行,偏偏跑到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老實地待著吧,這事與我等無關,也沒犯到我們頭上,別沒事給自己找事,免得惹禍上身,還不知這位置能再坐幾年。”楊培東嘆著氣,拍了拍安友青的肩膀,走了。而這安友青臉色乍青乍白一陣兒,匆匆步出去,顯然是去找陳大同幾人退銀子去了。其實安友青不光是退銀子,而是要阻止陳大同等人鬧事。他與楊培東不同,楊培東是經過選官而至,他則是從當地提拔而起。說起來是掛了個副大使的名頭,不過是幫正大使管管下面的灶戶。也因此他和當地幾個富灶交情不淺,知道的事也比楊培東多。奪人錢財,無疑是挖人祖墳。私鹽氾濫的地方,個個都是窮兇極惡之輩,真敢你要我錢財,我要你命。所以陳大同等人來找楊培東之前,就商量好了,如果鹽場這邊真不管,他們要鼓動下面的灶戶給縣衙前來清丈之人一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