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第1/1 頁)
倒也不是太胖, 但看其面色紅潤, 能言善道,反正是有點出乎鳳笙的意料。事後一問才知道,這管謙也算是個經歷豐富的人。此人乃西北人士,出身不過小康之家,須知在文風不太鼎盛的西北,要想考個功名出來,所耗費遠遠超過南方。因為不管是從名師來說,還是當地風氣也好,少則貴,貴則價昂。就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刀竹紙在南方不過賣二三十文不等,在西北卻遠遠要高過南方兩倍不止,若是家境優越也就罷,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供一個讀書人卻是極難的。確實也難,所以管謙能考上這個舉人,是拼上了人老幾輩的家底。即使如此,為了考功名及養家餬口,這管謙給人當過跑堂,做過賬房,給書鋪裡抄過書,街頭代寫過書信,還開館做過塾師。而且鳳笙也沒猜錯,他還給人顛勺做過廚子。反正只要能掙錢,他不拘什麼都幹,他年過四十,為何在舉業上駐足不前,恐怕這些事也占上一頭,實在精力不濟。而且管謙也並不如鳳笙所想那樣,是個一頭就撞在科舉這座大山上,不知道回頭的。現在他逢上有科試,還是會來考的,考得過就過,考不過就繼續回去做工,之前沒上京時,他白天在一家學館中做先生,散了學在一家酒樓裡當廚子,也算是士林中難得一見的奇葩了。這管謙絲毫不以為恥,談起過往經歷誇誇其談,鳳笙倒是目中異光連連,明白魏王為何會提他了。其實之前就這事,她和魏王論過,書院裡該尋一個什麼樣的副山長。鳳笙按照固有思想,覺得當是學識淵博者,魏王卻是搖頭,她才明白其中意思。書院的山長之位會空著,是因為她和魏王都不適合掛上這個名,看似空著,其實都知道怎麼回事,這麼一來副山長的責任就大了。他要上能管得住書院裡那些臭脾氣的講書,需知文人多傲骨,脾氣臭的更多。尤其魏王仗著身份,特意向建平帝求了,讓翰林院那些經常做冷板凳的翰林們,來書院裡掛個單,也不拘一定要把人限制住,反正換著來講學即可。這些翰林們,又窮又酸,可不太好侍候,所以經常跟他們打交道的副山長要懂得什麼叫八面玲瓏。下還要能管得住學生,書院自開館以來,男子館入學者無數,其中不乏一些富家子弟。館中貧富差距過大,日後定容易滋生矛盾,管著整個書院的副山長要通曉人情世故,懂得隨機應變。更不用說書院裡可不光只教書,所有學生都住在宿館,這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吃喝拉撒,什麼都得副山長操心,但凡學識淵博者,多數桀驁不馴,指望這種人來打理書院,還不如魏王親自上了。想著這些,鳳笙看這管謙倒是越看越順眼,聊了會兒,覺得對方見識博廣,大智若愚,頓時拍板下來,就他了。事後,鳳笙離開了,剛吹上頭的管謙還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其實沒覺得自己這次能成,可茅單是他同鄉,當年還是同窗,他好心舉薦自己,是給他個機會,他總不好駁了人家的面子。來的時候就想了,這事肯定是成不了的,人家王府開書院,怎麼會請了他當山長,所以見到這個年輕人,看對方斯文年輕,只當是王府裡哪位管事的,也沒放在心上,說話十分隨意,萬萬沒想到竟當場就定了。等他暈暈乎乎走出這間茶樓,去尋了茅單一問,才知道這個人竟是魏王妃,當即嚇得他是頭冒冷汗,忍不住想方才吹上頭時有沒有吹禿嚕了皮。因為這場事,日後晉江書院大名鼎鼎的‘管三居士’,最怕的人竟是魏王妃,倒讓人始料未及,不過這是後話。事情定下來,鳳笙就與茅單說讓管謙即刻上任,越快越好。管謙也沒含糊,當即拎著包袱捲上書院裡去了。書院裡剛開館各處正亂著,這人也是個不挑剔的,隨便找了個地方住下,就圍著書院轉了一圈。方方面面都打聽清楚,別人也不認識他,只當他是剛來的講書,他尋著人說話問事,能說的都告訴他了。後來有人覺得這人太閒,話也太多,逮著什麼問什麼,就不免有人懷疑他是不是別家書院裡派來的奸細,後來鬧了一場誤會才知道,這竟是副山長。書院裡的一切漸漸步入正軌,管謙也是個能幹的,上面願意放權,他就能把各處理順。剛好逢著建平帝萬壽,鳳笙和魏王有十多日沒來書院,等再次走進書院,見四處鳥語花香,草木蔥鬱,時不時就能見到一個抱著書從面前走過的學生,那種蘊含著書香氣的安寧和靜謐,讓人的心頓時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