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何以解憂(第1/2 頁)
徐州訊息,在陳家介入之後,陶謙放了張昭,此人亦有北上之意。葉歡聞之這一喜可非同小可,張昭張子布,借曹操的一句評語,治世能臣也。
三國演義之中領羅大.大為了“狀諸葛之智”,對江東一干人物都做了藝術修飾。單從舌戰群儒看,張昭乃江東文臣主降派之首,算是個襯托諸葛的反面人物。
“張先生已經動身了?廣陵方面可曾安排妥當。”葉歡急忙問道。
史書上張昭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早年並不得意。徐州刺史陶謙看重他,他卻寧遠下獄也堅決不出仕,直到輔佐孫郎安定江東才展現出卓越的才華。
孫策加上週瑜,這對兄弟組合犀利無比,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固然顯眼,但之後的治理協調呢?張子布可謂首功。
治理地方,安定基本,似張昭這般沒有戰場上的奇謀妙策,卻是柱石之才。
“信中說他不久就會動身,按日子算該到冀州了。”
除了政治長才之外,由於秉性剛直,張昭還是個非常優秀的諫臣。
提起諫臣,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魏徵。傳言他進宮見唐
太宗,後者怕被說玩物喪志,活活把一隻鵝憋死在懷裡,但卻絲毫不損他的明君氣度。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李世民清楚,有一個時時刻刻盯著自己失誤的臣子,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當然,也有可能是痛並快樂著。
張昭和孫權也是這麼一對,張子布的膽子比魏徵還大。急起來他是敢指著孫權鼻子罵“豎子無德”的。後者呢?與唐太宗不同,他是對罵“老朽昏庸”。
一個既怕又敬,一個是言語不讓。但化解尷尬的效果都是一樣的,且絕不會因怒而治“諫臣”之罪。是以諫臣必須有明君,否則絕對是高危行業。
赤壁之戰,張昭主降,孫權卻不以為忤。因為當他定下決策之後,張子布是全力以赴的。嬉笑怒罵之間,君臣二人始終默契,雖不是愛情卻終生不渝。
在如何對待張昭的問題上,葉歡覺得自己有必要好好和孫權學習。
他的性格中有幽默的部分,不但可以拉近距離,亦可以化解尷尬。
有一次蜀中使臣來訪,行禮之後孫權就問了一句:“勞事無德之主乎?”
這顯然是諷刺後主劉禪,使臣答得極為
漂亮:“一拜一起,不足為勞。”
孫權聞言哈哈大笑,不但不怒反而讚賞使臣的機智,後面的氣氛極為和諧。
“能使江東穩定,眾人各安其位,各盡其才,我不如卿。”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孫策和曹操這兩句話就是對孫權最好的註解,天下英雄,誰敵手?
“將軍,將軍。”見葉歡一副神遊天外的樣子,苟圖昌輕聲喚道。
“哦,先生若從冀州來,必要渡黃河,那不是白馬就是官渡。邊保,你立刻快馬趕往晉陽,讓葉具和翼德兵分兩路去接,說清楚,我本來要親自去的。”
葉歡反應過來立刻交代,葉具和張飛前往,才能表現自己的敬賢之處。
“諾。”邊保聞言立刻去了,苟圖昌微微驚訝,沒想到將軍對張先生如此看重。葉具如今是葉家商事主官,將軍最為親近之人,而張飛身份就更高了。
張飛性格魯莽,會壞事?不存在的。關羽是“忍下而傲上”,張飛就恰恰相反,“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加上葉正的薰陶,他是迎接張昭的最好人選。
“關張皆熊虎之將,萬人之敵”,二人性
格卻有相反之處,便與出身有關。
一個出自民間,亡命天涯,一個世家子弟,文武兼資。有趣的是性格不同的二人卻是生死兄弟,恐怕誰也不會去懷疑關羽與張飛之間的兄弟情。
荊襄大戰,敗走麥城,將星隕落。很多人讀三國這都是最不願看的一段,葉歡也是。但他始終不認為這是關羽的汙點,恰是他生命中的最強樂章。
“若天下有變,則將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出宛洛。”關羽當時出兵攻打襄陽便是隆中對的戰略體現,劉備剛剛拿下漢中,士氣正旺,南陽又有民變。
看看荊襄之戰關羽的對手,東吳四英將之一的呂蒙,四英將之一的陸遜,大將蔣欽,悍將周泰,吳地群雄如芒在背,最後白衣渡江一舉功成。
正面呢?襄陽守將曹仁,宗族八虎騎之一,援軍大將於禁,五子良將之首,援軍大將徐晃,五子良將之一,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