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第2/2 頁)
“這篇訪談裡說的系統,就是小幼的系統嗎?”
時悅瞟一眼雜誌的封面就知道許幼鳶看到了什麼內容:“不算是,那是我回國前的報道,聊的是更早的一個系統,是更古老的系統,也是失敗了。”
“現在小幼怎麼樣了?”
“你放心,我已經將它徹底切斷電源,拿掉電池,關閉了系統。”時悅指了指頭頂,“絕對不會突然又冒出來。”
許幼鳶顯然是從這篇報道中得到了什麼啟發,她詢問了一些關於小幼行為異常的原因。時悅知道許幼鳶對於人工智慧不甚瞭解,儘量用最簡單的話向她解釋。
許幼鳶一聽就聽懂了:“看來你對人工智慧已經非常瞭解,只有自己參透了,才能讓門外漢也迅速明白。”
時悅苦笑道:“瞭解是一回事,真正能夠達成我自己想要的效果又是一回事。即便恆星系統內的所有程式和法則,以人類的思維看可以自洽,但真正匯入一個ai中讓它沒有漏洞,又是另一回事。”
“你覺得本質的矛盾是什麼?”
“本質的矛盾在於,我們所要的人工智慧必須是智慧的,它一旦擁有‘智慧’模組,就意味著因為思考和分析的存在,必定會導致個體的不同,和人類不同。我們覺得沒有漏洞的東西,對它們而言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我知道恆星系統的思考路徑,但是在系統啟動的同時,這些固定的思考路徑已經推演出了無數我不知道的路徑,這就是智慧之所以稱之為智慧的核心。”
“時悅。”許幼鳶道,“它們即便再智慧,也不應該稱之為智慧吧。智慧是來自於人類大腦有血有肉的思考,可是機器人只是機器,它們是由冰冷的金屬和一堆程式構成的,不是嗎?”
時悅道:“其實人類也不過是碳基生物,把ai的程式理解為ai的碳元素,就好理解多了。我們能夠思考是因為大腦神經組織的運作,而ai是因為程式。形式不同但是效果相同,所以我覺得ai的思考也能稱之為智慧。”
時悅的話讓許幼鳶豁然開朗,但時悅依舊緊鎖眉頭:
“道理都很好講,真正上手之後才知道有多難。牽一髮而動全身,恆星系統邏輯銜接緊密,就算找到了錯誤,只要一修改全盤都得跟著改。我已經打算重新寫系統了,而且改了個名字,叫x系統。希望這個新名字能保佑我吧。”
“x”系統是取了許幼鳶姓氏的縮寫,時悅說完之後等著許幼鳶和她會心一笑,結果許幼鳶根本就沒有往其他地方想,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思考裡。
許幼鳶道:“ai擁有智慧之後可能推演出屬於它自己的邏輯,但如果一開始你寫的系統邏輯就是人類的邏輯呢?這樣一來是不是更容易掌控?
“你有沒有看過一個新聞。二十多年前有個美國記者,在他父親癌症離世前的最後時光裡複製了他爸爸的語言,之後製作了一個機器人聊天程式,在他父親去世之後依舊能和父親進行虛擬對話。這種事全世界不止他一個人幹過,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將聊天程式升級為真正的智慧系統。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智慧系統,裝載這個系統的ai可以模擬親人的聲音、語氣甚至是思維方式,這樣的人類邏輯應該能減少矛盾,也對人類更和善,更容易控制風險吧。”
時悅聽完許幼鳶的話,感覺腦海裡一直朦朧的霧區被解鎖了,全新的世界開啟,無數種可能湧進她的腦海裡。
“其實在我母親過世之後,我已經寫了一個相關的遊戲程式,非常粗糙,相當於只有核心框架,儲存在麓總借給我的伺服器上。”許幼鳶道,“就做了兩個接入晶體,本來想著找機會和我爸一塊兒進去一下就帶著了。你要不要現在就體驗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