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才兩個月,家裡頭就堆滿了各種積木和拼圖,於麗英都要崩潰了,喜歡也不用買這麼多吧,在方季康去上海談生意,帶回了一套價值幾百塊的積木,於麗英都快要氣死了。
但方知濃看著盒子上那個大大的lego標誌,開心得不行,這可是九十年代的城鎮系列,放在後世就是老古董了。
樂高的精緻程度和設計難度也比之前買回來的高了很多,方如初也感興趣地很,和其他的積木比起來,這個積木就相對設計更豐富一些,樓房、商店、汽車,瞧著就和以前的不一樣。
於麗英:“你咋買這麼貴的!不就一個積木嗎?”
方季康看了一眼兩小的,笑了笑說:“我去上海談生意,去那老總家坐一坐,看到他家孩子在玩這個,還真別說,那裡頭的小汽車還能動,聽說是丹麥的牌子,我就問哪裡能買到,正好他家孩子還多了一套,說給我了,我給人家孩子塞了個紅包。我就想著人家的孩子玩得這麼好,我們家孩子也要有。”
於麗英也不是不捨得給孩子買,但此時的消費觀念就擺在這兒,她覺得不值得。
方季康笑著說:“貴,咱們就努力點賺錢,我們這不努力不就為了孩子嗎。這大城市裡的孩子就是不一樣,見識多,以後還是得把孩子送去大城市讀書,這教育就不一樣。”
方季康想想那人家大大的別墅,家裡的擺設都是他沒見過的,就有些心熱,再努力幾年,也讓老婆孩子住上大別墅。
這個年代做父母,最聽不得一句話,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有,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也要給自己家的孩子。
於麗英態度立即就軟了下來,換個角度想想,樂意給孩子花錢總比什麼都不管好。
方季康去上海,也給於麗英買了件進口的風衣和高跟鞋,也是看那家女主人穿得好看,去商場轉一圈買了的,九十年代哪知道什麼風衣,鄉下更是保守,於麗英穿著是很喜歡,可總覺得有點穿不出去,買回來試了一下,就壓了箱底。
生意上的來往多了,方季康也發現在鎮上是不太方便,天湖鎮離市裡太遠了,人家遠道而來,鎮上也沒有什麼好的酒店和飯店,請客吃飯也是個問題,有時候還是要回市裡去。
但廠沒辦法搬到市裡,方季康去外地的公司談生意的時候,那家公司都會派車來接,方季康每回都只能叫計程車,一次兩次也許不算什麼,但如果從長遠考慮,也許還不如買一輛車,也好給公司撐個臉面。
同時,崔成和江力威也說了好幾次生產線老化的問題,每年都要維修好幾次,有時候要耽誤兩三天的工時,方季康和張順良討論了一下,決定從銀行貸款一百萬,買一輛辦公的轎車,其餘的用來升級生產線。
如今看來,一百萬反而沒有當初的十萬來得可怕,今年公司的淨利潤達到了二十萬,方季康相信明年會更加好,而他們想要快速發展,高投入必不可少。
而銀行也很樂於借錢給康達這樣已經發展起來的企業,貸款很快就下來了。
94年底,方季康開了一輛桑塔納回來,對整個鎮都是極大的震動。
對於平均月收入只有幾百塊的九十年代來說,二十萬的桑塔納簡直是不敢想象的,在現在車是比房子還貴的東西。
方知濃卻是知道,二十年後,車也還是這麼點價格,然而人的收入卻上漲了十倍不止。其實定價局,比想象中要有智慧得多。同樣的有高鐵火車票,90年代也是幾十塊錢一張,幾十年後同樣還是幾十塊一張,通貨是會膨脹的,收入也會上漲的,穩定住物價,慢慢等人民收入提高,是很不錯的經濟手段。
但放在現在,其實買車比買房不划算多了,房子在二十年後會漲不知道多少倍,然而車,在買回來的瞬間,已經打了個折扣,在二十年後,能賣兩千就不錯了。
她還記得上一世她的父母在買車和買房中猶豫,一念之差,在過了幾年後,想要買房,卻發現已經趕不上房價了。
不過,方季康是生意人,生意人都需要好車撐場面。她做金融投資顧問的時候,見多了開著賓利法拉利,背後卻是一堆債務的人。
就像現在的方家,和別人說他們家沒錢,誰都不信,誰能想到方家根本連五萬的存款都沒有呢,公司還沒有進入完全盈利階段,一旦有點錢,還需要投入公司的生產運營。在美國,真正富裕的,可能並不是那些創業者,創業者大部分的資產是不可以轉化為金錢的公司持股,當公司正式進入高速盈利階段,創業者才有可能轉變為資本家。
就這新年,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