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第2/2 頁)
後默默地支援著她?
不過這會兒也顧不上想那麼多了,因為比賽已經正式開始了,主持人宣佈選手可以開始挑選食材。
而每位選手的灶臺上,也豎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寫的是該選手這次要做的菜色,陽白雲看見,劉雨泓前面的牌子上寫著“筍蝦燜豬肉”。
不禁有些擔心,在挑選原料的時候,她會不會出錯。
陽白雲記得,劉雨泓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而是所謂的“新客家人”,也就是說,她父母原本是外地人,來本市打拼事業,事業成功以後在本市買了房子,安家落戶的。
而且,劉雨泓正式跟她學習廚藝,是在她高考之後,那時候陽白雲已經開了茶樓,所以主要教她做的,都是茶樓的差點,反而是餐廳的家常菜,是伍遠帆教她的比較多,陽白雲不知道她是否學過這道菜。
“筍蝦”也是本地的方言,指的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筍和蝦,而是筍乾,甚至連陽白雲也不清楚為什麼人們會把筍乾稱之為“筍蝦”,也許是嫩嫩的筍尖曬乾以後,也會像蝦子一樣微微地弓起來,外形有點相似的緣故?
如果劉雨泓並不知道這個說法,而是想當然地挑選了竹筍、鮮蝦和豬肉作為原材料的話,那這個笑話就鬧大了。
比賽雖然允許創新,可以在菜餚原本傳統的做法上加入自己的想法,使其味道更鮮美、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但這種明顯的理解錯誤,還是最好不要犯的好。
不然的話,小姑娘脆弱的小心靈,恐怕又要受到一次暴擊了。
陽白雲走到劉雨泓身邊,準備著萬一她真是弄錯了的話,就出聲小小地提示一下,不過劉雨泓並沒有挑錯,而是十分鎮定地選了一小把筍乾和一塊五花肉。
陽白雲也安下心來,給自己挑了一條新鮮肥美的鯪魚,外加一些臘肉、冬菇、蝦米等配菜。
鯪魚是本地水域中最常見的一種魚類,是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幾乎天天都能見面的家魚,隨便去到哪個街頭巷尾的菜市場都能買到。
鯪魚味美清甜,但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身體裡面很多細小的魚刺,吃起來比較麻煩,老人小孩食用的時候也容易被魚刺刺傷喉嚨。
不過這當然難不倒聰明的勞動人民,畢竟要找到另一種價格如此親民的美味佳餚並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怎麼能夠因為一點小小的缺陷就放棄它呢?
所以人們便發明出了這道別具特色的煎釀鯪魚,將鯪魚去骨取肉,剁成細蓉後再釀回原來的皮囊中,再煎熟而成,如果廚師手藝好的話,端上桌來的時候,看起來跟一條正常的煎鯪魚毫無兩樣,而實際上內裡卻早已經乾坤大挪移了,於是便達成了可以大口吃魚而不必吐魚刺的偉大夢想。
選材時間結束,各位選手都緊鑼密鼓地進入了菜餚的製作當中。
陽白雲也拿起節目組提供的菜刀開始處理鯪魚,煎釀鯪魚這道菜,對於製作者來說,刀工的水平十分重要,可以說是做這道菜能夠成功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出骨了。
如果廚師的手藝不佳,出骨的時候不小心破壞了魚皮,不能留下一個完整的皮囊,那後面的步驟就算做得再好,也是功虧一簣了。
陽白雲用慣了她的玄鐵大菜刀,這節目組提供的刀具雖然也夠鋒利,而且更小巧精緻,但比起她的玄鐵菜刀來,還是差了一些,不過以她的刀工來說,拆個鯪魚基本上就是小兒科,自然不會受到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