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運河激戰柴榮(第1/2 頁)
趙匡胤在清流關外與吳軍激戰,越打卻心裡越是打鼓,之前說是與楊信前後夾擊清流關的,卻是一直沒有動靜。
到了第二天,有敗兵從東面過來,趙匡胤這才知道壞事了。
楊信中伏,打了個全軍覆沒。
趙匡胤不敢再與吳軍糾纏,連忙脫離接觸,大軍退至定遠縣。
他還在那兒猶豫,這奏報該怎麼寫時,柴榮卻來了新命令。
命他放棄攻打滁州以西的州縣,讓他繞過滁州,直接趕往雄州(今天長市)。
趙匡胤一臉狐疑,按道理,滁州是江北諸州的中點,拿下滁州,就可以將揚州西面的大門關上,如果周軍再拿下運河,進入長江,就可以對揚州形成包圍圈,滁州沒有不打的道理呀。
但聖旨就是聖旨,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趙匡胤直接往南,繞過了滁州,直奔雄州而去。
到了雄州附近,匯合了攻打雄州的友軍,他這才知道,原來錢王在揚州!
趙匡胤這下就明白了。
柴榮要的是擒賊先擒王,如今周軍接連拿下淮河上的濠州與泗州,只要再攻取楚州,大軍就可以沿著運河南下,直抵揚州。
打雄州,則是為了提前為南下揚州的大軍佈局,是為了保護大運河水道,護衛好全軍的後勤補給。
可趙匡胤到了雄州附近轉了一圈,氣得要罵娘。雄州處於樊良湖(高郵湖)西面,附近水泊密佈,實在不適合他騎兵突擊,讓他騎兵攻城也不現實。這道軍令就顯得柴榮有點紙上談兵了,不過誰也沒來過淮南,輿圖示註不清也是有可能的。
趙匡胤便上奏請求讓他南下去打六合,六合在滁州與揚州之間。如果要鯨吞揚州,六合是必須要拿下。
柴榮同意,趙匡胤便帶兵去打六合。
六合防禦使潘碩自從一刀砍中皇甫暉腦袋後,升任指揮使,錢弘佐滅亡南唐後,他被派到六合駐守,任防禦使。
潘碩見趙匡胤騎兵圍城,便下戰書給趙匡胤道:“爾圍城不利我出戰,不如退後,讓我出城列陣與爾一戰。”
趙匡胤輕蔑一笑,便答應了。
等到潘碩領兵開出城外,沒等吳軍列陣完畢,趙匡胤便抱著馬脖子,只帶十幾名親兵,手持馬槊,直衝潘碩。
馬槊這種兵器,可以視為加強加長版的長槍,長一丈四尺,槊首鋒刃長達二尺,並且還有破甲稜,尋常的甲冑在馬槊面前跟紙一樣不堪一擊。
但是正因為馬槊又長又重,如果不是猛將,根本沒法掄得起來。
趙匡胤在清流關小挫,損失了兩千精騎,他決心在六合要打一個漂亮仗,便拿出壓箱底的本事,改用馬槊突擊。
趙匡胤手持馬槊,左右刺擊,尋常士卒,沒有他的一合之敵,戰馬衝刺的速度,加上馬槊的重量與鋒利,趙匡胤噼裡啪啦接連刺殺了十幾名吳軍士卒。
“我只取潘碩一人,給我讓開!”趙匡胤在馬上大喝。
吳軍士卒驚慌失措,紛紛閃避。
就這樣被趙匡胤單槍匹馬殺到了潘碩面前,趙匡胤一槊刺去,潘碩揮刀格擋,“鐺”的一聲,潘碩的朴刀竟然被馬槊直接砸斷。
馬槊去勢不減,直接扎入潘碩胸膛。
趙匡胤一把將重傷的潘碩拎起,放在馬上,調轉身就走。
周軍士氣大振,紛紛衝了上來,將吳軍陣型鑿穿。
吳軍大潰,趙匡胤趁機奪佔六合。
這個時候,朱虎臣帶著步騎兩萬餘人也趕到了六合。
楚州,柴榮大軍圍困著楚州。
大運河上,進援的陶安同部沿著運河往前突進,試圖突破周軍的包圍圈。
戰鼓聲隆隆響起,運河兩岸,士兵們手持長槍嚴陣以待。
戰船在水面上緩緩移動,船上計程車兵們緊張地調整著陣型,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衝突。運河的水面上,船隻交錯,形成了一幅緊張而壯觀的景象。
隨著一聲令下,雙方的戰船開始加速,向著對方衝去。戰鼓聲、號角聲、士兵們的吶喊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戰場上的主旋律。船上的弓箭手們拉滿了弓弦,箭矢如同流星般劃過水面,射向對方。
楚州段運河狹窄,大船的用處並不大,只能靠小船跳幫接弦。一艘艘船撞在了一起,接舷戰隨即展開。
都說北人騎馬,南人操舟,這句話在戰場上特別明顯,騎兵對沖吳軍吃虧,可打跳幫接弦,吳軍士卒就比周軍靈活多了。
吳軍水兵多來自於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