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該怎麼滅後周(第1/2 頁)
吳軍一路自穎水北上,奪取潁州,再下項城,控制蔡河。
一路自渦水北上,奪取亳州。一路自古汴水北上,攻佔徐州。
三路大軍齊進,擺出了準備滅周的架勢。
淮北各州縣紛紛獻表投降,都覺得吳軍馬上要把後周給滅了。但吳國君臣還是有很自知之明的,這次淮南之戰,吳軍集結了二十萬人,周軍十萬餘人,論兵力,吳軍確實佔優。但是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吳軍要和周軍廝殺,就很難保證穩贏了,還是要穩紮穩打才行。
錢弘佐問陳雲福:“我國與柴榮在淮南大戰,北漢國應該知曉了吧?”
陳雲福回道:“應當是知道的,不過由於劉崇新喪,新君不敢貿然南下罷了。”
劉崇在不久前去世,兒子劉承鈞繼位,劉承鈞還是比較能認清自己的實力的,他雖然查探到柴榮親征吳國了,但是也不願意南下去攻打後周。
錢弘佐有心聯合北漢一起滅周,雖然從實力上來看,最好的聯合物件是契丹,不過契丹畢竟是蠻夷,引狼入室的事情錢弘佐可不想幹。
北漢君主雖然是沙陀人,但是漢化很深,其實與漢人無異,尤其是還冒認了漢朝宗室為祖宗,把他們當作漢人看待也是沒有問題的。
錢弘佐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接下來的戰略。
“派密使出使北漢,相約明年聯合攻打周國,諸卿以為如何?”錢弘佐出言詢問。
受傷而在揚州養病的朱虎臣扶著腰發言道:“臣以為,要攻滅周國,還是得有騎兵才行。南方不產馬,不如從契丹買一些馬種,在江淮養馬,等到幾年之後兵強馬壯,再北上一舉滅周,就不必求人了。”
錢弘佐來了興趣,問到:“武勝(朱虎臣字)是跟周軍騎兵交過手的,你說說看,我軍若要滅周,得要多少騎兵?”
朱虎臣沉吟了片刻,拱手道:“若只要攻下開封,配合步卒,五千騎夠了。但若要拿下週國全境,非得有萬騎不可。”
見大家不解,朱虎臣又道:“周主柴榮的大將中,好多都是他姻親,哪怕我們拿下開封,這些人未必都肯真心降順,說不得還要一個個去攻滅。”
錢弘佐點點頭,就像北漢,就是後漢宗室劉崇建立的割據政權,給後周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樞密承旨左文政表示反對:“江淮養馬斷不可行。”
左文政給眾人科普了下養馬的困難,首先是馬種問題,吳國境內不產馬,所有馬種都得靠從別國購買,能不能買到足夠的馬種是第一個問題,並且還是最簡單的問題。
接下來,是土地的問題。江淮之間,到處都是農田,而且都是有主的。如果要徵收百姓的土地來養馬,那買田就需要大量的錢糧。江淮對吳國來說也是新土,也要考慮百姓失去了田地後會不會造反啊,不能貿貿然就上馬,要慎之又慎。
最後,是最難解決的經濟問題。雖然戰馬在吳國價格很高,往往一匹要40緡左右,但是養馬的成本也很高。想要將一匹戰馬給養大,不僅需要喂精料,還需要大片的土地給馬兒跑,不然養出來的馬只能當挽馬或馱馬。
養過馬的土地,由於馬糞的原因,土壤會酸化,來年用來種糧食的話就會造成產量下降。因此,得輪流休耕。這麼一算下來,養馬的成本就大了去了。
武將們聽了左文政的喋喋不休,很是沒好氣的駁斥他:“那這麼說,自己養馬,還不如找外人買馬嘍?”
左文政搖搖頭,對錢弘佐恭敬地道:“臣沒這麼說。”
錢弘佐揉了揉腦殼,“左卿,關於馬政之事,你先上個奏章,然後咱們再議。”
反正幾天時間也不可能變出幾萬匹戰馬來,好好謀劃一下,看到底怎麼辦。
“陛下,既然目前一時無法滅周,前出的三路大軍攻守之策,還是得議一議。”張濟廣出言。
眼下,吳軍從淮河出擊,往前整整推進了四百里,現在項城、亳州這兩路,距離開封都不到四百里了。雖然後周此次敗退,但要說柴榮會就此罷手,那就是痴人說夢了。
“築堡!”孫泰出列發言道,他也列席了御前會議,他因指揮失當被罷職,目前在揚州待罪,不過作為前線的大將,錢弘佐還是讓他參與了會議。
錢弘佐見孫泰有些不太敢講,笑道:“你不必有所顧慮,儘管說。”
“罪將認為,周軍有騎兵之利,可以快速攻擊我糧道——也就是穎水、渦水和古汴水。如果沿河派水師巡弋,代價巨大,且未必能打得過騎兵。不如沿河岸築堡,逐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