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五代:這個小國太能打 > 第183章 趙匡胤的狗頭

第183章 趙匡胤的狗頭(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質子到千古一帝萌學園的保命日常葉羅麗:開局截胡白光瑩崩壞:成為梅比烏斯的妹妹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斬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太子的位置給養子?朕不忍了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有獸焉:玄暉亂世村長,我能召喚歷史名將綜漫:技能越來越離譜萌學園之我替代了預言書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往事塵埃中的故事斬神:守夜人總教官,開局就無敵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跟史上最穩太子搶皇位?我不幹!哈哈大漢那些事兒鬼滅繼國家的第三子

滁州,被稱為“江淮保障”,到了錢弘佐興建揚州新都時,滁州更是要作為揚州西面的門戶存在的。但奈何,興建新都,所費何止百萬,原計劃的滁州城池擴建計劃便暫時擱置,僅修繕了唐時的州城。

滁州州城不大,周長三里三百二十步,高一丈七尺,城內西北角還有子城,是衙署所在地,也是整座城地勢最高的地方。

滁州城西是琅琊山、小沙河,不利攻守。城東三里就是滁河,兵力很難在東面佈陣,因此,滁州城就剩下南北兩面可以用來攻城。

如果守軍兵力足夠,的確是很難攻取的城池。(貓頭按,現在的滁州西面是水庫,古代是沒有的,只有河流)

趙弘殷到了滁州城下,這才開始頭大,有點後悔不該建言讓柴榮奪取滁州,自己臨告老前接了這麼一個燙手山芋。

更讓攻城方尷尬的是,滁州城只有三座城門,最方便攻城的北面是沒有城門的。

要知道攻城一般主攻城門,是為了在攻佔城牆後開啟城門,讓友軍快速入城控制城內要害。現在,滁州沒有北門,周軍就不得不從城北面繞道進攻城東。

於是趙弘殷從北面大舉進攻滁州北城牆與城東面的吳軍,趙匡胤的騎兵則主攻南面。

城東被守將事先挖壕溝、築營壘,引滁河水流入壕溝,成為了一座無城之城,搞得趙家父子雖然在攻打同一座城,卻是隻能南北遙遙相望,無法連通。

滁州衛軍都統使正是張虎,他本名張老虎,在成為高階軍官後,去掉名字中的“老”字,單名一個虎字,這樣就顯得有威嚴了。

張虎不願在城中坐鎮,卻是親臨戰陣,在城東廣惠門外的關帝廟設帳,指揮守城部隊。

趙弘殷在滁河上設攔河鐵索,阻止吳軍水軍船隻駛入後,便對滁州城北、城東發起了猛攻。

趙弘殷一聲令下,戰鬥正式打響。周軍重弩綁上了火油布,首先發難,巨大的箭矢呼嘯著飛向吳軍的炮車,吳軍則豎起盾牌,偶爾有幾支弩箭沒有瞄準,射到了吳軍的盾牌,竟直接將盾牌扎透,有的箭矢直接刺入了吳軍士卒的盔甲中。

一些巨大的弩箭射中了炮車,車架上不時傳來沉悶的撞擊聲,弩箭入木數尺,弩箭的箭桿還在猶自顫動,可見威力之大。

周軍的梢炮也開始發揮作用,用來壓制城頭的守軍。石塊被高高拋起,然後重重地砸在城牆上,濺起一片塵土。

吳軍的霹靂炮也開始轟擊,滁州西面都是山,石頭多得不要不要的,所以,霹靂炮也轟得周軍不要不要的。

趙弘殷所部應該是周軍中少數結結實實嚐到了石彈雨的部隊了,大大小小的石塊,將剛剛集結的選鋒隊砸了個腦袋開花,平常無往而不勝的選鋒隊一鬨而散。

趙弘殷無奈,只能將製作好的衝車推上來,用來讓衝鋒計程車卒躲在衝車內,來減少衝鋒時的傷亡。

趙弘殷還預製了渡濠車,只要將車子推至壕溝裡,將木板展開來,就形成了一座木橋。如果壕溝太寬,兩輛渡濠車還可以拼在一起,稱之為折迭橋,周軍士卒便可以踩著渡濠車跨過壕溝。

有了器械的協助,周軍終於衝到了壕溝後,與營牆附近的吳軍展開激戰。民夫也開始上前,冒著箭雨和石塊,開始嘗試填平壕溝,以便讓更多計程車卒快速投入戰場。

張虎雖然作戰勇猛,但是經驗畢竟不如浸淫戰場幾十年的趙弘殷,吳軍節節敗退,眼看就要丟失城東陣地。

剛巧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

猛烈的雨點瘋狂的洗刷著天地,將雙方將士們身上的血跡洗去,又將地上燃燒著的木製器具的火焰熄滅。

大雨在瘋狂地下,地上的人類則在拼死搏殺。

在暴雨之下,弓弩的射程大大降低,準頭變得很差,只有周軍的梢炮和吳軍的霹靂炮還能正常拋射。

失去了重弩壓制霹靂炮,吳軍的霹靂炮大發神威,一個接一個的將周軍的渡濠車摧毀。周軍失去了渡濠車,後繼乏力,被吳軍漸漸地給扳回一城,將周軍殺退。

戰敗的周軍屁滾尿流的逃跑,由於沒有了渡濠車,只能跳進壕溝裡,壕溝裡又全是水,來不及脫掉鎧甲的周軍士兵沒遊幾步就咕嚕嚕的沉了下去。

趙弘殷哀嘆一聲:“天亡我也。”便下令鳴金收兵。

他希望南面的兒子趙匡胤也能聽到鳴金聲,也好及時撤離戰場。

但是此時的趙匡胤哪裡聽得到。

馬蹄聲、喊殺聲、撞擊聲,響成了一片。

在趙匡胤的耳

目錄
這個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孫朱雄英一個農家子的逆襲之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