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五代:這個小國太能打 > 第33章 準備撤兵

第33章 準備撤兵(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質子到千古一帝萌學園的保命日常葉羅麗:開局截胡白光瑩崩壞:成為梅比烏斯的妹妹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斬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太子的位置給養子?朕不忍了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有獸焉:玄暉亂世村長,我能召喚歷史名將綜漫:技能越來越離譜萌學園之我替代了預言書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往事塵埃中的故事斬神:守夜人總教官,開局就無敵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跟史上最穩太子搶皇位?我不幹!哈哈大漢那些事兒鬼滅繼國家的第三子

建州城外。

仰仁詮準備退兵了,無他,因為再不退糧食就不夠吃了,一旦斷糧,再想走便走不了了。

他一面命部將加強攻城的力度,一面命人置空營,將兵力從圍城中逐漸撤出。

建州城中,王延政正與謀士潘承佑議事。吳越軍由於缺乏水軍,雖然圍城,但建州兩面為水,根本無法阻斷與外界的交通,王延政收到前方斥候的訊息,吳越軍由浦城南下的糧船這幾日突然減少,應該是受連日下雨的影響,因此吳越軍極有可能糧食不足。

王繼業也派快船來信,告知他正在趕來的路上,請王延政無論如何要留住吳越軍。屆時等王繼業大軍一到,水陸夾擊,必能大敗吳越軍。

潘承佑建議用詐降計,拖延時間。

王延政還是有所疑慮的,倒不是害怕詐降不成反被破城,王延政對守城還是很有信心的,他手頭還有一萬五千人,進攻不足,防守有餘。他怕的是王繼業來了,吳越軍倒是容易打發,可王繼業是王曦派來的,來了就不走可又如何是好?

潘承佑很氣憤,他是個傳統的文官,覺得兄弟鬩牆本來就是不應該的,便勸諫王延政,放下兄弟之間的仇恨,共御大敵。

潘承佑剖析了目前的形勢,如果讓吳越軍奪取建州城,以建州為基地,便可立於不敗之地。如今福州剛經歷大敗,四萬大軍一戰而滅,兵力空虛。王繼業恐怕是有且僅有的一支援軍了,一旦錯過,整個閩北恐怕都將為吳越國所有。那麼整個閩國將立時有亡國之禍。

形勢比人強,王延政也只好無奈接受。

第二天,王延政派使者來到吳越軍中,商議獻城事宜。王延政坐地起價,要求授節度使、封郡王。

仰仁詮當然不傻,都這個時候了,明擺著在坑人。便推脫說節度使沒問題,但封郡王不能擅專,得由晉朝皇帝冊封,需要稟告錢元瓘後才能定奪。

雙方商定,停戰三日。

第二日晚上,吳越軍偃旗息鼓,偷偷轉移。由於人馬太多,無法走水路,沿著建溪兩岸往浦城而去。

次日,王延政正準備派人去吳越軍營,企圖再找個理由拖上幾日,不想斥候回報,吳越軍已經跑了個精光,只留了兩三千人斷後。

王延政“嘿”了一聲,自己算計人,沒想到反被人所算計。連忙點兵一萬,親自率領,先擊潰了城外留守的吳越軍,後連忙前去追擊。又派快船南下去通知王繼業。

追了兩日,終於追上了吳越國負責殿後的後軍。

後軍五千人,嚴陣以待,王延政一波攻擊,竟然碰了個頭破血流。

王延政不信邪,又親自提兵衝鋒,還是衝不垮吳越軍的陣型,正在疑惑間,吳越軍中升起一面大纛,定睛細看,竟是仰仁詮的旗號。

仰仁詮在陣中大笑:“王延政你這狗賊,揹你主在先,失信於我主在後。今日,我要滅了你這廝。”

王延政大軍背後,只聽一聲炮響,一票人馬從山谷間衝出,頓時攻守異勢。

王延政在中軍大叫:“穩住,背水佈陣。”

要說建州軍的戰陣經驗還是要比吳越軍豐富,儘管突然被包圍,但還是本能的聽從指揮,背靠著建溪,結陣自守。

王延政命各軍嚴守陣型,並宣稱自己出發前已命人通知王繼業軍,最多守兩日,兩萬援軍必達,屆時,吳越軍必敗。

吳越軍輪番進攻,與王延政軍打得十分膠著,吳越軍一度攻到王延政身前,但均被其親兵擊退。

仰仁詮打得也是暗暗心驚,發覺無法破敵,糧草也只剩兩日之糧,便命收攏兵力,緩緩北上。

王延政也不敢追擊,仍在原地駐守。等到他的水軍趕到,士氣大振,以為是王繼業的大軍來了,這才放心大膽的繼續追擊。

原來在王延政率兵離開建州後,命部將收羅船隻後率兵跟上。兵力只有三千人,便假稱是王繼業的先鋒。緊趕慢趕,堪堪趕到戰場。本是個無心之舉,但不想也有奇效。

從建溪北上浦城,行不過六十里,水流在此便分為兩路,一路往西北,往武夷山而去。一路則正北向,往浦城而去,是為南浦溪。

南浦溪要比建溪窄得多,灘多水急,行舟很困難。

沿著南浦溪逆流而上,有的地方還需要沿岸用纖繩拉,吳越軍苦不堪言。兩日後,吳越軍斷糧,只好將運輸輜重軍械的騾馬殺了吃。

吃了騾馬,肚子倒是不餓了,可是軍械甲冑沒有人來馱了,無奈之下,仰仁詮只好把走水路的一部分軍士撤下船來走

目錄
這個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孫朱雄英一個農家子的逆襲之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