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準備撤兵(第1/2 頁)
建州城外。
仰仁詮準備退兵了,無他,因為再不退糧食就不夠吃了,一旦斷糧,再想走便走不了了。
他一面命部將加強攻城的力度,一面命人置空營,將兵力從圍城中逐漸撤出。
建州城中,王延政正與謀士潘承佑議事。吳越軍由於缺乏水軍,雖然圍城,但建州兩面為水,根本無法阻斷與外界的交通,王延政收到前方斥候的訊息,吳越軍由浦城南下的糧船這幾日突然減少,應該是受連日下雨的影響,因此吳越軍極有可能糧食不足。
王繼業也派快船來信,告知他正在趕來的路上,請王延政無論如何要留住吳越軍。屆時等王繼業大軍一到,水陸夾擊,必能大敗吳越軍。
潘承佑建議用詐降計,拖延時間。
王延政還是有所疑慮的,倒不是害怕詐降不成反被破城,王延政對守城還是很有信心的,他手頭還有一萬五千人,進攻不足,防守有餘。他怕的是王繼業來了,吳越軍倒是容易打發,可王繼業是王曦派來的,來了就不走可又如何是好?
潘承佑很氣憤,他是個傳統的文官,覺得兄弟鬩牆本來就是不應該的,便勸諫王延政,放下兄弟之間的仇恨,共御大敵。
潘承佑剖析了目前的形勢,如果讓吳越軍奪取建州城,以建州為基地,便可立於不敗之地。如今福州剛經歷大敗,四萬大軍一戰而滅,兵力空虛。王繼業恐怕是有且僅有的一支援軍了,一旦錯過,整個閩北恐怕都將為吳越國所有。那麼整個閩國將立時有亡國之禍。
形勢比人強,王延政也只好無奈接受。
第二天,王延政派使者來到吳越軍中,商議獻城事宜。王延政坐地起價,要求授節度使、封郡王。
仰仁詮當然不傻,都這個時候了,明擺著在坑人。便推脫說節度使沒問題,但封郡王不能擅專,得由晉朝皇帝冊封,需要稟告錢元瓘後才能定奪。
雙方商定,停戰三日。
第二日晚上,吳越軍偃旗息鼓,偷偷轉移。由於人馬太多,無法走水路,沿著建溪兩岸往浦城而去。
次日,王延政正準備派人去吳越軍營,企圖再找個理由拖上幾日,不想斥候回報,吳越軍已經跑了個精光,只留了兩三千人斷後。
王延政“嘿”了一聲,自己算計人,沒想到反被人所算計。連忙點兵一萬,親自率領,先擊潰了城外留守的吳越軍,後連忙前去追擊。又派快船南下去通知王繼業。
追了兩日,終於追上了吳越國負責殿後的後軍。
後軍五千人,嚴陣以待,王延政一波攻擊,竟然碰了個頭破血流。
王延政不信邪,又親自提兵衝鋒,還是衝不垮吳越軍的陣型,正在疑惑間,吳越軍中升起一面大纛,定睛細看,竟是仰仁詮的旗號。
仰仁詮在陣中大笑:“王延政你這狗賊,揹你主在先,失信於我主在後。今日,我要滅了你這廝。”
王延政大軍背後,只聽一聲炮響,一票人馬從山谷間衝出,頓時攻守異勢。
王延政在中軍大叫:“穩住,背水佈陣。”
要說建州軍的戰陣經驗還是要比吳越軍豐富,儘管突然被包圍,但還是本能的聽從指揮,背靠著建溪,結陣自守。
王延政命各軍嚴守陣型,並宣稱自己出發前已命人通知王繼業軍,最多守兩日,兩萬援軍必達,屆時,吳越軍必敗。
吳越軍輪番進攻,與王延政軍打得十分膠著,吳越軍一度攻到王延政身前,但均被其親兵擊退。
仰仁詮打得也是暗暗心驚,發覺無法破敵,糧草也只剩兩日之糧,便命收攏兵力,緩緩北上。
王延政也不敢追擊,仍在原地駐守。等到他的水軍趕到,士氣大振,以為是王繼業的大軍來了,這才放心大膽的繼續追擊。
原來在王延政率兵離開建州後,命部將收羅船隻後率兵跟上。兵力只有三千人,便假稱是王繼業的先鋒。緊趕慢趕,堪堪趕到戰場。本是個無心之舉,但不想也有奇效。
從建溪北上浦城,行不過六十里,水流在此便分為兩路,一路往西北,往武夷山而去。一路則正北向,往浦城而去,是為南浦溪。
南浦溪要比建溪窄得多,灘多水急,行舟很困難。
沿著南浦溪逆流而上,有的地方還需要沿岸用纖繩拉,吳越軍苦不堪言。兩日後,吳越軍斷糧,只好將運輸輜重軍械的騾馬殺了吃。
吃了騾馬,肚子倒是不餓了,可是軍械甲冑沒有人來馱了,無奈之下,仰仁詮只好把走水路的一部分軍士撤下船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