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第1/2 頁)
有了菌絲袋,木耳的種植就容易多了,除了前期菌種萌發需要遮光外因此要在室內養護上幾天外,其餘都是露天生長,只要注意保溼,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基本二十天就能收穫。
安平縣氣溫適宜木耳生長的季節每年長達七個月,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年有七個月的時間,可以月入幾百甚至上千!
一時間眾人紛紛搶購,木耳菌絲袋供不應求,王國棟迫於無奈只得臨時把廠房改建了幾間做實驗室,加大菌種的培養計劃。
木耳生意很快就上了正規,幹木耳發到省城的市場裡立刻就被一搶而空,許多外地商人也聞訊前來預定貨源。
此時國內市場還沒有人工培植木耳的,黑木耳還是以東北的野生採摘為主,價格不低貨源稀少,妥妥的山珍,只有家境富裕的人家才捨得吃。
安平木耳一問世就改變了這種狀態,脫胎於碎秸稈和麩皮石膏粉的菌絲袋大大降低了市面上幹木耳的價格,讓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捨得吃了。
於是安平木耳火了!安平縣火了!
書記把王國棟召過去談話,全程都在花樣誇獎王國棟,直把王國棟誇得坐立不安連連擺手說不敢當。
誇完了王國棟,這個書法愛好者又提筆即興寫了:朝氣勃發帶領群眾齊致富,卓爾不群推動安平大發展字樣的條幅送給王國棟。
末了又對王國棟表示,現在國家扶持個人創業,安平木耳表現傑出,廠子可以減稅,這個優惠政策倒是特別實惠,王國棟真心謝過書記,卷著條幅回去了。
安平木耳步入正軌,生意蒸蒸日上。啤酒廠也竣工了,東省來的技術員們親自動手,半個多月後,第一批啤酒新鮮出爐了!
得到訊息的王國棟興致勃勃趕到了酒廠,一跨進廠房,就見一群技術員圍著車間正中擺著的一個木罐子。
王國棟樂得哈哈大笑,走到罐子前探頭看了看,衝技術員們道:“這就是咱第一批啤酒了吧?來來來,趕緊給我拿個杯子來,我嚐嚐!”
技術員們一個個呆頭鵝似的站在原地不動,王國棟不以為忤,自己顛顛地跑到旁邊的架子上拿了一隻杯子,放到罐子下擰開龍頭接了半杯。
淺金色的酒液順著龍頭流到了玻璃杯裡,豐厚的泡沫在杯子裡集聚翻滾,很快被酒液頂得冒到了杯子邊沿。
王國棟舉起杯子對著從窗子裡照進來的陽光晃了晃,淡色的酒液在杯子裡微微盪漾,從杯底產生的氣泡飄飄搖搖朝酒面衝去。
他哈哈笑著對周圍的技術員們大方地說道:“瞧這泡沫就知道這酒不錯,你們辛苦了,一會兒讓會計給你們多發一個月的工資做獎金!”
他這話一出口,沒看到技術員們高興歡呼,這幾個傢伙臉上的表情反倒更古怪了,王國棟狐疑地端起酒杯湊到嘴邊喝了一口。
一口進去他“噗嗤”一下全吐了出來!
“這什麼東西?”王國棟舉著杯子環顧一眾垂頭不語的技術員們。
失敗
王國棟吧唧吧唧嘴, 再看看手裡的酒杯,淡色的酒液澄澈清透, 泡沫豐厚穩定,樣子是啤酒沒錯了, 口感卻又酸又澀宛如陳醋,這什麼玩意兒啊?
面對王國棟的詢問一群技術員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回答他的話。
王國棟沉聲說到:“諸位都是有多年從業經驗的老師傅了,經過東省總廠選拔才來到安平,我相信各位的能力,現在出了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是追究責任, 而是儘快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解決它才是。”
“王總,我們正是找不到原因所以才沒辦法回答您的問題。” 一個年齡稍大些的技術員越眾而出對王國棟道:“這批酒的流程全都是按照總廠最標準的作業流程釀造出來的。這酒的外觀特別好, 符合各項標準,就是這口感, 我們追溯了整個生產過程, 確定沒有任何不妥, 實在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生產過程和技術沒有問題!”王國棟舉著杯子來回踱步轉圈:“那到底是哪裡有問題?難道是廠房和生產線上的用具用品的緣故?”
王國棟不懂釀酒,他聽說過白酒的發酵池是越老越好,誰知道啤酒有沒有這要求呢?難道是因為廠裡的發酵缸太新了?
“要不這樣吧!”王國棟停下腳步對眾人道:“再小批次地做幾次試驗一下, 過程記錄好,看能不能找出問題來,就當養護生產線了。”
技術員們一個個如釋重負, 自去忙碌不提。
王國棟又把杯子舉到嘴邊小小抿了一口,又酸又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