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再戰皮洛士(一)(第1/2 頁)
皮洛士見羅馬軟的不吃,那麼就只有來硬的,男人之間本就不該搞這些虛的彎彎繞,就應該拔刀相向,決出勝負。於是在公元前280年,率領部隊進攻卡普亞。沒想到收到訊息的羅馬軍團沿著羅馬大道急速奔襲,竟然趕在皮洛士到達之前進駐了卡普亞,從中可以看出羅馬大道的重要性,簡直就是兵貴神速的助推器。皮洛士見證了什麼叫落馬速度,於是揮師繼續攻打那不勒斯,但是照樣吃了閉門羹,由於攻城戰傷亡太大,皮洛士可不想將精銳士兵浪費在攻城上,於是便草草收兵。
皮洛士原本以為之前的勝利雖然不能讓羅馬人投降,但至少可以震懾附近的義大利城邦,至少南部的應該沒問題,可惜沒想到就連這個小小的願望都沒有達到。皮洛士不由惱羞成怒,決定和羅馬再來一次會戰讓義大利人看看誰才是真正的霸主。次年皮洛士從南部希臘城邦召集了四新部隊,將自己麾下的人數擴充到了4萬人,羅馬得知此事後也抓緊動員,馬上也召集起了一支人數相當的軍隊。皮洛士得知後非常驚訝,他剛剛才擊敗了羅馬軍團,怎麼這麼快羅馬又出來這麼多人,難道羅馬人都不怕死麼。
對此皮洛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羅馬人的確比他想象的勇敢,羅馬不是僱傭兵,他們是公民兵,相比僱傭兵他們更頑強,更愛國,在對戰外敵上他們異常勇猛。再次上一次的失敗羅馬並沒有損失多少,相比皮洛士的精銳軍團,羅馬也就多損失了一兩千,但是皮洛士可能沒想到的是,這是羅馬的主場,兵員和後勤可是源源不斷地,尤其像羅馬這樣體制健全,長期對外征伐的國家,整個國家就是一臺戰爭機器,運轉起來不要說四萬,只要戰爭需要,十幾萬也是綽綽有餘的,之後的漢尼拔也見識過這種威力,所以在那個時期,羅馬的戰爭動員和民族忍耐力是驚人的,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擬的。所以才有了那句話,羅馬人可以失敗,但是無法讓其屈服,只要還有一個羅馬人在,羅馬城就不會倒下。
言歸正傳,皮洛士和羅馬相約在阿斯庫洛姆進行會戰。皮洛士一方有三萬八千名方陣步兵,兩千名騎兵和十頭戰象。羅馬這邊則是四萬名軍團步兵外加2000名騎兵。雙方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將步兵放置在中央騎兵居於兩翼,只是皮洛士的兩翼,還多了戰象。
雙方開戰後,羅馬軍團就是以三列陣型向前進攻。為了抵禦戰象,羅馬的各個百人隊之間都保持了寬闊的距離。正當羅馬人不斷的靠近皮洛士的軍隊,皮洛士卻發現他的軍隊所處的地形不利於方陣長槍兵的展開,於是命令軍隊向左邊移動到一片平原地帶後再擺開陣勢與羅馬對決。從這裡可以看出,馬其頓方陣的缺點,他非常依賴於地形,只有在平原地帶才能夠發揮出它的殺傷力。但是羅馬軍團則不挑地形,無論在山地還是平原,還是崎嶇不平的丘陵地帶他們都能夠發揮出軍團的威力。
羅馬指揮官看到皮洛士的軍隊在移動時立馬捕捉到了戰機,趁敵人立足未穩,立刻派出一支部隊前去進攻皮洛士落在後面的軍隊。由於皮洛士的軍隊正忙著轉移,騎兵,戰象和步兵之間存在速度上的差距,此時他的方陣步兵在轉移時在陣型中暴露出了非常大的缺口。這個缺口正是羅馬士兵攻擊的目標,羅馬軍團立刻向這個缺口發動了猛攻。
羅馬軍團以騎兵為先鋒,快速突破了正在轉移中的方陣步兵疏鬆的陣型,衝開了不少的缺口。然後快速移動的羅馬百人隊迅速從缺口插入,在投擲完手中的標槍後,立刻揮舞著盾牌和短劍,向笨重的方陣步兵殺去。方陣步兵在戰鬥中過分依賴於笨重的長矛,他們必須排列成密集的陣型,才能夠發揮出長矛巨大的威力。當他們與羅馬步兵短兵相接時,四五米長的長矛就顯現出嚴重的弊端,因為他們根本無法用這麼長的長矛去攻擊近在咫尺的羅馬士兵,而羅馬士兵則可以輕易地手中的短劍將他們殺死或者砍傷。剎那間,皮洛士殿後的方陣步兵便陷入了極大的混亂,被羅馬士兵肆意的屠殺。
皮洛士注意到了這一點,他一面鼓舞士氣,重整陣型,便命令手下的騎兵和戰象從兩翼以及正面向羅馬軍團發動猛攻。但由於羅馬軍團早有準備,他們在軍團的正面設定了專門用來剋制戰象的鐵質鹿角。衝上來的騎兵和戰象有不少都被鐵製鹿角給絆倒,由於衝鋒太快,不少騎兵則直接被扎死在鹿角上。攻擊受挫的騎兵和戰象立即在皮洛士的命令下向兩翼和後方退卻,準備重整陣型。此時居於兩翼的羅馬騎兵則抓住敵方潰逃的戰機,快速向敵人猛衝,在這一逃一追中,又有不少皮洛士的騎兵被斬落馬下,差一點就被羅馬騎兵趕出了戰場。幸虧此時的戰象沒有死絕在,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