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漢尼拔的遠征(二)(第1/1 頁)
漢尼拔的戰略天賦在於他在戰略和戰術上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以及敢於兵行險招,攻其不備的冒險精神。
他十分敬佩當年羅馬攻打北非的軍事戰略,雖然之後因為分兵而導致最終失敗,但是這樣的戰略思想卻被漢尼拔推崇。因為在他看來,這樣直接可以將戰火燒到敵方領土,破壞和削弱敵國的經濟和人口等戰略資源,讓敵國長期陷入戰爭的泥潭。雖然這樣的戰法會讓自己成為一支孤軍,後勤得不到任何保障,但是卻會讓敵國疲於奔命,給敵人造成沉重的打擊。同時自己的國家則可以遠離戰亂,趁機不斷發展壯大,提供更充足的戰略資源來支援這場戰爭。
在漢尼拔看來,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打的還是國力和後備兵力,就算他計程車兵全部戰死在羅馬,但是以他的實力也會造成數倍於己的敵人的傷亡,並讓羅馬的國力至少倒退20年,而此時迦太基則可以趁機揮兵羅馬,趁著羅馬元氣大傷之際,奪回自己的領土,甚至攻佔羅馬。
所以漢尼拔也要效仿當年的羅馬軍隊,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率領軍隊直接殺入亞平寧半島,將戰火燒遍羅馬。他只有十萬軍隊,如果和羅馬硬碰硬打消耗戰,肯定打不過羅馬,也不是自己的作戰風格,他要的不是和羅馬人爭奪地中海的制海權,也不是佔領西西里島和其他周邊島嶼,而是釜底抽薪,像一把尖刀,直插羅馬人的心臟——羅馬城。
為了完成這樣天才般的戰略構想,漢尼拔便將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日整夜地研究地圖,情報,並思考接下去的行軍路線和作戰計劃。
漢尼拔的選擇方向不多,他進攻羅馬的方案無非就是三條。
1 進攻西西里島,然後拿下莫西拿北上進攻羅馬。
2 攻取撒丁島和科西嘉島後,直取義大利中部。
3 從西班牙穿過北部的比利牛斯山,進入高盧後,再從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北部(風險最高)。
前兩種方案的實現難度相對較小,但是他們都需要有一個前提,即迦太基擁有一支十分強大的足以和羅馬抗衡的艦隊。可是自從第一次布匿戰爭戰敗以來,迦太基的艦隊數量就被羅馬人嚴格的控制,目前漢尼拔麾下的艦隊只有50來艘五列戰艦,這和擁有上百艘五列戰艦的羅馬艦隊相比,那根本就無法抗衡。這樣的艦隊恐怕漢尼拔還沒有將自己的軍隊送到義大利,就已經在中途被羅馬艦隊擊沉了。
因此漢尼拔只能選擇第3種方案。這種方案實現的難度是最高的,風險也是最大的,這一路上需要翻越兩座大山,山路崎嶇,迷霧重重,補給更是難上加難。所謂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一旦漢尼拔成功地實施了第3種計劃,帶領軍隊翻越兩座大山,那麼他就能真正實現出其不意地進攻羅馬本土的目的,甚至率領軍隊直插羅馬城。
漢尼拔是個熱衷冒險的人,他認為只有出奇兵才能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所以就算完前兩種方案都可行,漢尼拔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三種方案,因為這才符合他的風格。
:()羅馬,你媽喊你去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