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羅馬的墳場——血戰坎尼(一)(第1/1 頁)
兩位風格迥異地執政官將在未來的時間裡率領羅馬軍隊抵抗漢尼拔。元老院這樣安排有平衡軍隊作戰風格的意圖,以為讓兩個性格不同的將軍率領部隊,既能避免像費邊那樣只守不出,同時又能避免像米努基烏斯那樣貪功冒進。
此次元老院將八個羅馬軍團以及同盟國軍團都交給了這兩位執政官,大約8萬人多,包括7200名精銳騎兵和8萬步兵。其規模創下了羅馬有史以來的陸軍之最,可謂空前絕後。瓦羅看著麾下一眼望不到頭的雄壯士兵,頓時壯懷激烈,更下定了決心要和漢尼拔決戰。
此時的漢尼拔為了解決軍隊的軍糧問題,在義大利地區大肆劫掠,但是由於義大利各城邦都緊閉城門,因此漢尼拔並不能獲得足夠多的糧食。
此時漢尼拔透過情報,盯上了義大利東南部的糧倉——坎尼。於是漢尼拔率領軍隊不惜一切代價攻下了這座羅馬人的重鎮。雖然此戰漢尼拔損失慘重,但是他們拿下了這座糧倉,軍隊的糧食危機暫時解決了。
有了糧食的漢尼拔便悠閒自得地在坎尼城外安營紮寨,等待著羅馬人地到來,他已經獲悉羅馬元老院已經棄用了那個讓自己無比頭疼的費邊,而新上任的執政官又是一個激進主戰派,而且還在極力尋求和自己決戰,這樣的結果正合他意。
坎尼的失守讓羅馬元老院大為震怒,立刻派遣兩位執政官率領軍隊前去圍堵漢尼拔,並伺機殲滅他。元老院相信依靠羅馬士兵的兵力優勢,一定可以在此戰殲滅漢尼拔率領的迦太基軍隊。
兩位執政官率領8萬多羅馬軍隊來到坎尼後,在距離漢尼拔十公里處安營紮寨。
坎尼位於義大利東南部,靠近亞德里亞海,常年被溼熱的海風吹拂,其北側有一條叫做奧菲斯都的河流將此分成東西兩塊。西邊平坦適合騎兵作戰,東邊多丘陵,適合步兵作戰。
兩個執政官知道漢尼拔狡詐多變,善用奇兵和伏擊,而且歷次羅馬失敗的戰役中,都是進入了對方選擇好的戰場。所以這一次羅馬決定自己選擇戰場,讓漢尼拔來自己的戰場上和自己決戰,讓漢尼拔再也無法施展出他的陰謀詭計,而羅馬軍隊則可以亮出自己的真本事,在正面戰場用勇敢和無畏擊潰敵人,從而牢牢掌控戰場的主動權。
隨著時間的推移,前期雙方之間爆發了許多場小規模的戰鬥,這些戰鬥被稱為“前哨戰”。羅馬軍隊在這些前哨戰中取得了更多的勝利,這使得他們的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士氣也隨之高漲起來。執政官瓦羅因此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並開始準備與漢尼拔展開一場決定性的戰役。
然而,羅馬軍隊內部出現了分歧。另一位執政官保盧斯建議保持謹慎,避免與漢尼拔直接對抗,但瓦羅卻完全忽視了他的意見,他認為現在軍隊士氣旺盛,正是一舉殲滅漢尼拔和他麾下軍隊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