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不忘本的沈家(第1/2 頁)
聽到這裡,沈無求對老爺子的親近感,從四分升到七分。這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代,是多子多福的古代,老爺子能有這樣的見解,真的令人佩服!
“第三條,沈家只要有兩個以上兒子的,孩子成家就要分出去單過。分家能讓你們各有各的奔頭,各過各的小日子。能把你們的利益分開不互相依賴,也不互相連累。”沈無求覺得這一條,絕對是從黎家慘案中,黎二老爺能獨善其身這事中領悟到的。
“好了,孩子們,聽明白了沒有?”
“明白了。”眾人異口同聲。
“開飯! ”
開始吃飯,眾人不再多言,畢竟是不常有肉吃的年代,眾人秉持著“吃飯大過天,當官擱一邊。”的原則,人人低頭吃飯。
滾滾的小碗裡也放了一些飯菜,因是在老宅吃飯,沈無求不好意思給貓夾太多肉,只用一些肉汁拌飯,放了一些肉沫。
沈無求瞄到大寶連夾了兩筷子雞肉,被他爹眼刀一掃,訕訕放下然後夾了一大夾青菜,又刨了兩口飯才敢再夾肉吃。
再看其他人,雖然吃得快,卻也井然有序,不爭不搶。人人坐姿端正,沒有人吧唧嘴,更沒有人用筷子翻拔碟中菜餚。
沈無求暗暗稱讚,一個奴僕出身的家庭,居然有這樣好的家教。
後來沈鋸告訴他,他的祖母以前是大戶人家的大丫鬟,見識了大戶人家的規矩,多少學了一點。從小被祖母管教養成了習慣,也就這樣管教自己的孩子。
沈無求心道:難怪古人常說:“寧娶大家婢,不娶小戶女。”這個大戶人家婢女出身的曾祖母,至少讓沈家比普通的農家更有教養。
一頓飯吃完,吳氏要幫忙收拾碗筷,被老爺子叫住了,“老二家的,你坐著,挺著個大肚子就甭折騰了,讓招娣她們姐妹仨收拾。老大家的,去把紙灰分成四份包好。”
眾人聽吩咐又忙活,沈伯母用事先準備的野芋葉,把祭祀時燒祭品剩下的紙灰,包成四包。
沈大伯拿出文房四寶,侍候著老爺子在正堂寫字。沈老爺子拿出幾張事先準備好的紅紙條,一張上書:“沈氏堂上歷代先祖收”;一張上書“祖父沈阿達夫婦收”;一張上書:“先考沈釉先妣沈盧氏收”;最後一張上書:“滇州黎氏收”。
紙條寫好後由沈大伯兄弟倆別到包好的紙灰包上,又在紙灰包上各插三柱香,就帶著家裡的三個男孩子去小河邊放灰包,這裡的人們管這叫做“放水燈”。
路上大寶問沈無求:“大牛哥,你知道為什麼要去河裡放水燈嗎?”
沈無求:“不知道。”他誠實回答。
大寶一臉顯擺,說道:“我知道,我娘說中元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陰間的鬼會從水裡出來,到陽間尋食。那些死於非命的鬼,可以在今天從水裡獲得祭品。以及那些遠離故鄉的鬼,也能隨水收到後人燒的祭品。我阿孃說咱們沈家是外來戶,所以要把紙灰包放水裡,祖宗們才能收到。”
又悄咪咪地低聲說:“所以中元節前後七天,老人們都不讓家裡的孩子去河邊玩兒的。”
“喔!”沈無求點頭,給小屁孩投去“你懂得真多”的崇拜小眼神。
大寶瞬間被捧起,飄飄然走了。沈無求看著自己手裡捧著的寫著:“滇州黎氏收”的紙灰包,慶幸自己穿越到了這樣一個家庭。
老爺子淳樸善良,懂感恩不忘本。縱觀老爺子祖孫三代,一個是為報知遇之恩,甘為東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老祖宗沈阿達;一個是施恩不求報,在富人面前不卑不亢,敢於自力更生,不願攀附富貴的曾祖沈釉;一個是不忘本,睿智又明理的祖父沈根。
沈家有這樣的家風,有這樣的老爺子掌舵,沈家即使沒有沈無求這個穿越者,帶來的變數,日子也一定會越過越好。
沈無求十分感謝穿越大神,沒有給他安排極品親戚,也沒有安排拖後腿的爹孃。
這樣的沈家,讓他從一開始因為佔用沈大牛身體而不得不留下來,僅有的兩分認同感。在吳氏那升到四分,又在沈鋸那升到六分。
現在在沈老爺子身上,這種認同感蹭、蹭、蹭直接升到九分,還有一分,是沈無求對身在現代的父母親人的不捨與惦念。
耳邊彷彿迴響起《紅樓夢》那低沉哀婉的插曲《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