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瓦盆風波(第2/2 頁)
這件事情要是放在曾經,她可能都不會那麼在意。人有時候往往在一件小事上耿耿於懷。
阿寶也收了三百多個瓦盆在小境珠裡,並不是用來打眼種菜,而是準備帶出去使用。
這種小瓦盆帶出去裝菜最好使,比一般大戶人家的瓷質湯缽大一點,又比真正的盆子小一些,一點都不笨,使用起來十分靈巧。
孔雪兒真讓大兒子給上百個瓦盆底鑽了眼,當成花盆種了百餘盆花在兩層樓臺邊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剩下的怕被過路的人故意破壞了,搬到後面果園裡三百個,用來種藥材。搬去大姑媽二姑媽兩家花山村的大院裡六百多個,李光正裝了五百個在自己小境裡外出使用,這樣一來也剩不了幾個了。
小姑李彩香要了三百個拿去釀糯米酒,她要給錢,孔雪兒沒好意思收她的。因為她經常帶大兒子送酒送豆腐過來。
大伯母便叫李光明來要三百個,被她三個兒子一起罵。
當官的大兒子罵的是:“這麼點東西得罪人,值不值得?我們又不像小姑家要釀酒。
破瓦盆能做啥?”
王氏道:“大院裡種個花草什麼的。”
二兒子李光良問:“家裡的正經花盆你又要挪哪裡去?”
李家袓上曾闊過,老祖曾在京城為官,因站錯了隊被攆回了家鄉,曾在地方做過教書先生,現在一家人都被人尊稱李先生家。
老宅至少有四千平方米,裡面亭臺樓閣啥都有,但就是不分給二兒子和小兒子住。
三叔家住在外面的一樓一底兩耳房裡,原先是蓋給趕馬車餵馬的一家五口住的,所以蓋在牛馬棚旁邊。
後來子孫逐漸敗落,養不起馬了,養馬一家人也就不存在。
但那到底是一樓一底的像樣房子,旁邊的兩間耳房也有樓,只是耳房樓矮一點,正房樓上還有閣樓,算起來是有三層的,所以住起來不但是毫都不狹窄,還很寬敞舒適。
說到花園裡的花盆,大房一家都沉默了,當年將二叔一家分在牛馬棚裡,這些小孩子都已經比較大了,所以都是記憶深刻。
他們曾經那樣欺負那一家人,現在怎麼還好意思要三百個瓦盆。
小姑家要那是小姑家確實有用瓦盆的地方,擺攤賣米酒這種小瓦盆最好使。
一瓦盆多少錢定下價,人家吃完米酒又可以回收瓦盆,好多人家盆多的就會送回來,回收後迴圈使用。
而他們大房拿盆去做什麼?就只是一件得罪人的事。
最後王氏也就作罷,李老太更是對侄女兼大兒媳婦的行為嗤之以鼻。
鬧哄哄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大房和三房的小夥子們來約二房的兄弟倆上街。
李光義不愛趕街,拒絕。李光正愛和兄弟們一起活動,同意。
之前在村子裡,逛街挺方便的,都是各去各的。現在在山上真不怎麼方便了,所以要來約。
馬車是難得下去了,大雪封山。
老大家的馬車都留在了城外花山村二姑媽家,一家子拖拉拽的爬上山來的。
小王氏報怨:“以後再這樣過年我們不回來了,就在城裡過。命都快走脫掉一半。”
喜歡穿越之我們全家修仙忙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穿越之我們全家修仙忙【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