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斟鄩(第1/3 頁)
言罷,老者這在敢抬頭正眼看唐劍秋,可即便如此也並非完全相信,仍舊帶著幾分質疑。
“唐大人真的能替草民申冤?”
面對老者提出的質疑,唐劍秋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那是當然!本鎮撫相信,此舉必有原因,不妨說出來,
倘若你不肯為自己辨別本鎮撫就是有心也無力,只好依法將你拘留個十天半個月!”
“不!大人!草民的確是出有因,只是草民認為即便說出鎮撫使也不敢去辦!因為草民告過太多官,也坐過太多牢,
因此,草民認為天下官員都一樣!不過是官官相護罷了!即便再多費唇舌也只會將草民扣押!”
他早就已經對這天下官員不抱希望了,更是認為沒有必要再做無謂掙扎。
“你應該知道本鎮撫與一般官員不同,多說一次又有何妨?”
唐劍秋這樣一番話無疑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反正他去過那麼多地方,被關押了那麼多天,也不差這一次!
“好吧,那我就再試最後一次,其實草民是東南斟鄩遠道而來的,草民之所以奔赴千里就是希望大人可以幫草民找回丟失的孩子!”
老者痛心疾首,每當她說起這句話的時候都忍不住落淚。
“孩童丟失通報地方官府即可,你又怎的特意從東南前往京城?”
唐劍秋無法理解,按理來說北鎮撫司不該接受此案,除非此案涉嫌嚴重。
“唐大人有所不知,東南一帶不光是草民,還有許許多多像草民一樣丟失孩童的父母!
草民是老來得子,故而很疼愛我家天寶,這才不出三十日,光是斟鄩縣就有上百戶幼童失蹤!”
“什麼!”
聽到這樣一個數字唐劍秋再也無法淡定了,若只是一兩個還能以走失為由,可數量繁多就足以駭人聽聞。
光是此地就有如此之多的孩童失蹤,難以想象其他地方還有多少名還孩童受害。
就算那東南有十幾個縣,每個地方失蹤一百餘起,這少說也有上千戶孩童,若是與地方各縣聯絡起來簡直無法想象!
唐劍秋憤怒至極,他本就是一嫉惡如仇之人,如今聽到這害人聽聞一案自是無法淡定的。
“竟有此事!”
此事非同於一般案件,若真要追查起來恐怕無從下手,對方或多采取誘騙或者趁四下無人強行拐走孩童,追查起來可謂是大海撈針。
老者卻因此會錯意,他誤以為唐劍秋不肯接受此案,對此很是失望。
“大人若是不信草民草民這還有一封斟鄩縣百姓所寫的訴狀,
聽鄉鄰說起,京城內有一不畏強權公正無私的官員,但不知是誰,迷茫之下這才誤打誤撞遇到了大人您。”
唐劍秋意識到此舉過多釀成誤會,便是從中解釋:“老人家,此案本鎮撫接了,只是需要你再將詳細內容告知於我。”
聽到這,老者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原有的那份顧慮隨時一掃而空。
“是,唐大人請說。”
唐劍秋道:“你的用意本鎮撫明白,只是本鎮撫無法理解,
如此駭人聽聞一案即便是地方父母也會著手查案,又怎會置之不理?此事又跟趙大人有何關係?”
老者嘆息一聲,這才道出其中緣由:“大人有所不知,草民的確向斟鄩縣報案,他們也只是詢問了一下草民的情況,即便超出半月也毫無進展,
草民一時心急就到各地方遊走,只希望能多一份力,招起人來也會輕鬆很多,
誰知他們卻以並非他們所管轄的範圍內為由拒絕了草民,還讓草民去找當地知縣,
之所以會找趙大人是因為草民聽說過趙大人也是一個難得的好官,只是……”
老者指引了片刻,視線隨之撇向別處,像是有難言之隱一般。
“只是什麼?”唐劍秋追問道,若是能問清緣由最好不過。
幾番糾結之下,他才道出實情:“在來京城的路上草民聽信他人讒言,誤以為擄走天寶的人乃是趙大人一夥所為。”
唐劍秋靈光乍現,如此一來定是那罪魁禍首栽贓陷害倒打一耙。
“你可知那人是誰?”
老者接下來說的一番話很快就澆滅了唐劍秋希望。
“草民操之過急,並未注意那人長相,不過從模樣上來看應該是個讀過書的人,草民見他談吐文雅,不像撒謊,故而……”
“我明白了,稍後還希望你能將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