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1 頁)
孔尚瑾偶爾說出自己的想法,倒是讓永寧候感慨起來,自己前頭的三個女兒,大女兒雖然是個好的,但一直以來文不成武不成,為人還算老成謹慎,但也太過於謹慎了一些,沒有學到她的十分之一,將來能守住永寧候府不衰落已經不容易。 二女兒倒是個能讀書的,偏偏清高自傲,不會做人,被她那去世的老孃養的太過於目下無塵,有時候得罪了人還不自知。若不是有永寧候府在後頭撐著,恐怕連如今的閒職也坐不住,早就被人踹下馬。三女兒呢,出生不高是個庶女,向來沒什麼見識,讓她處理處理俗世雜務倒是可以,唯唯諾諾的性子,實在不適合當官,當初她還有為這個女兒謀出路的心思,這麼多年下來,見她毫無心志,也就洩了氣。原本以為自己這輩子的希望,只能放到孫女輩身上,孔青珏倒是也沒有辜負她的希望,比她不成器的老孃有靈氣多了,誰知道臨老臨老,倒是多了個嫡幼女,而這個女兒,在政事上的靈性,倒是有幾分先侯爺的影子。永寧候對嫡幼女多有幾分寵愛,有時候對著馮氏也感嘆起來,惋惜這個女兒偏偏來的太晚,若是嫡長女的話,何愁永寧候府不再風光幾代。馮氏原聽著也是高興,但見永寧候一日日對小女兒偏愛,倒是擔心起來,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道理他比誰都明白。馮氏提醒了幾次,永寧候倒是晃過神來,心中一邊惋惜,一邊倒也認了,畢竟她不可能捨棄已經長大成人,女兒都已經長大的嫡長女,而將永寧候放到小女兒的手中,與其一味偏心,讓她們姐妹之間生了隔閡,還不如好好培養小女兒,將來若是永寧候有難,難道她還能袖手旁觀不成。見永寧候總算是明白過來,馮氏才終於放了心,從心底來說,其實他也是更加偏愛自己一手帶大的小女兒一些,但作為當家主夫,他要想的事情卻不僅僅是眼前,他們都老了,小女兒卻還太小,將來難道還能少了她大姐的照顧。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孔尚瑾不知這些,只是覺得最近永寧候佈置的功課越發的廣泛了,有時候甚至將歷年的邸報拿出來與她解讀。孔尚瑾心中默默的感慨,想著自己這輩子是安安穩穩的過好,還是跟上輩子似的搏一搏站到高位,沒等孔尚瑾拿定主意,永寧候府卻出了一件大事。☆、仙人跳永寧候府的這件大事,卻是因為二房的二娘子所起,要說閉門守孝之後,永寧候一門心思教導幼女,世子也是有樣學樣,偶爾將孔青珏帶在身邊教導,雖然這位大娘子嚴肅到古板,但為人秉性耿直,對嫡夫君呂氏十分尊敬,對唯一的嫡女也頗為看重,孔青珏又是個懂事的,兩人倒是相得益彰。但這事情放到二房卻不是那麼和諧,二娘子原本就不是多麼喜歡嫡夫小馮氏,雖然孔青琮也是她僅有的女兒,但兩人見面的時候少的很。如今二娘子直接將人拘在身邊,嚴詞厲色的模樣,讓原本心性活潑的孔青琮頗為難過,小馮氏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因此對二娘子也心懷幾分不滿。要說這對夫妻,也真真是冤孽,當初馮氏就說過,若不是自家外甥自幼父母雙亡,恐怕還輪不到自家二女兒。這話卻要從許多年前說起,當初作為嫡長女的大娘子養在先侯爺身邊,而他們的公公,一向身體不好卻自負才華的那位,執意也要教導一個孫女。先侯爺自覺對這位女兒多有愧疚,如今的侯爺自然也不能忤逆,只好把二娘子送了過去,只可惜這位公公是個命短的,養了二娘子幾年就死在了先侯爺的前頭,但那時候,二娘子的性格卻已經養成這般不著調的模樣,簡直跟那位公公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是馮氏看不上自己的女兒,自家二娘子有多少本事,他們夫妻倆清楚明白的很,偏偏自命清高,一副看不起天下人的架勢。如果只是這般倒也罷了,這個女兒偏偏還在男色上看不清,家裡頭的小廝,馮氏還能壓制住,但卻擋不住這位出門會友,一番花天酒地。那時候二娘子尚未娶親,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偏偏這位就生了一副風流心腸。好在女兒家風流並不是什麼大事,只要不鬧出事情來,永寧候和馮氏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知道這一放任,最後卻鬧出一件笑話來。當二娘子站在自己身前,口口聲聲要將那位賣藝不賣身,據說志向高潔文采無雙的青樓名妓娶回家時,馮氏差點沒直接氣死過去,永寧候動用了家法,偏偏這位倒是捏準了她老孃不可能把她打死,咬緊了就是不鬆口。外頭有心人將訊息散播出去,直接將永寧候府的名聲弄臭,幸好那時候大娘子已經娶了呂氏,否則的話,恐怕呂家都要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