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1/1 頁)
不僅朱成皓對這些人動手,朝中忽然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彈劾起這兩派的人來,皇帝的實力第一次展現在賀文麒的面前,這位看起來已經蒼老,甚至已經得了不治之症的皇帝,遠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和藹可親,也是,真要是那麼和藹的人,怎麼可能直接宰了自己的親兄弟登上王座。皇帝真的是沉寂太久了,當年廢太子直接宰了十幾個兄弟,給皇帝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那之後的一段時間,皇帝對朝政的心思也遠遠不足,外加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便讓三皇子和二十皇子鑽了空子,如今他狠了心要給太子掃空前路,自然就會下狠手。京城的老百姓似乎回到了那一年太子叛亂的時候,刑場沒有一日是空置的,不同於上一次的是,這一次被斬殺的大部分都是讀書人,而且也少有牽連家人的。當然,這並不是皇帝多麼的寬容,而是這些貧寒出生的學子,家人並無影響朝廷的能力,與其得一個殺名,還不如放過了他們,能被人稱讚幾聲寬容。這段時間,李氏也是心驚膽戰,要知道她兒子也是讀書人,還是個進了翰林院,之前頗得皇帝喜歡的讀書人,越是靠近皇帝越是危險,雖然李氏覺得自家兒子是個聰明人,不會做傻事,但擋不住皇帝胡亂殺人啊。賀文麒只能軟語安慰,每日除了去衙門就待在家中,勢必讓李氏安安心,甚至陸清輝幾次邀約都推卻了,這個時間段,他也是很怕出一點么蛾子。要知道最近被殺的大臣裡頭,也不全是那兩派的,中立人士和太子那一派的人,也沒能逃過這個圈子,三派人馬廝殺起來,互相攀咬,誰知道自己會不會被牽涉進去。只是他再三小心,也不能躲過這次的事情,好幾次都被人攀咬出來,幸好賀文麒行得正立的直,一直以來都沒有真真切切的把柄掌握在別人的手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最多不過是被人說道幾句,外加皇帝有意偏頗,倒是一直沒有被責罰。老皇帝殺了一批讀書人,似乎覺得夠了,給下面不聽話的人足夠的震懾,讓他們知道朝廷裡頭能做正事兒的人是誰,太子下去辦事的時候,也不會遇到陰奉陽違的人了,於是稍微消停了一些,一時之間太子輔政,朝廷裡頭分外的和諧。只是這種和諧,是建立在無數的獻血上的,如果太子也有老皇帝的手段,能夠彈壓住這些朝臣,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太子母妃出身低微,自己尚且年幼,即使老皇帝的心腹,對這位太子都報以懷疑的態度,更別說其他人了。比起太子來,在這場風波之中,朱成皓也是得到了莫大的好處,即使揹負著儈子手的罪名,但能夠潛移默化的將京都慢慢控制在手中,卻是怎麼都換不來的便利。有老皇帝願意替他揹負大部分罪名,朱成皓怎麼能不趁機滲透自己的勢力。瘋狂的血腥過後,老皇帝終於也意識到,繼續殺下去的話,不但會惹了眾怒,朝廷也會沒有人用了。老皇帝殺人也不能誰都殺,有些人根基太穩,動起來難免牽涉太多,除了幾個倒黴催的,剩餘被掃除的,最多不過是四品。朝廷十分寧靜,各司各職,效率達到了空前的高,這時候賀文麒忍不住吐槽,文人就是需要鞭笞才會好好幹活,不然的話平日裡都忙著彈劾誰,博得一個千古名聲去了。不過這種大洗牌,中國歷史上也只有幾個兇悍的皇帝做過。只是這樣的寧靜,分明給人一種風雨欲來的壓抑感覺。三皇子與二十皇子經營多年,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勢力一點點被吞噬,就算這個人是皇帝,也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捱打。兩個一直鬥雞眼似的的皇子,第一次因為一致的目標走到了一起,一直不被他們看在眼中的太子,因為皇帝的支援,終於成了他們首先想要打擊的絆腳石。而這個時候,擋在太子面前的,除了皇帝,還有一個朱成皓。不用賀文麒的提醒,朱成皓也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上一次殺俘事件好不容易過去,下一次再遇到的話,老皇帝能不能保住他,會不會保住他也是問題。這一日早朝,照舊看起來一派和諧,太子幾次就政事發言,得到了皇帝好幾聲誇讚,甚至大笑說道:&ldo;吾子甚肖吾,將來必有作為。&rdo;跟前幾次不同的是,不管是三皇子還是二十皇子,都是眼觀鼻鼻觀心,似乎對皇帝的誇讚一點兒意見都沒有,但就是這樣,才讓人覺得不對勁。以賀文麒的官職只能站在十分後頭,但也能察覺今日朝廷十分不對勁,心中暗暗為朱成皓擔心,三皇子他們要動手的話,第一個對付的恐怕就是他,誰讓他大大咧咧的擋在太子身前,成了名符其實的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