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1 頁)
其實家裡頭君老爺張氏怎麼可能會動老太太留給十郎的東西,不過還是滿口答應下來,倒是一群姨娘眼神微閃,老太太私房有多少誰都不知道,但都說能抵得上半個君家,瞧她隨便拿出來的嫁妝就知道了,比前面的幾位姑娘還要豐厚一些。只是君家的東西,早晚都是要留給十郎的,要不然也是張氏的,她們壓根沒有插手的份兒,當下也只是站著不說話。老太太看了一圈,最後將鑰匙放到了十郎手上,精神卻眼看著就要不行了:&ldo;好十郎,奶奶的寶貝都給你,以後給我的孫媳婦,給我的曾孫孫,奶奶……奶奶疼你。&rdo;老太太終於還是去了,君長寧只覺得自己眼睛酸澀的不行,上輩子從未經歷過的痛楚席捲了少年的心,原來親人離去的時候,會有這麼多的不捨跟痛楚!&ldo;老太太!&rdo;一直守在旁邊的明珠發出一聲驚呼,大家這才像是回過神來,在十郎考取功名半年多後,老太太終於還是熬不住去了,臨終最後的一絲遺憾,還是覺得自己拖累了小孫子,滿腔的疼愛溢於言表。33、守孝尊親死後,服滿以前,居住在家,斷絕娛樂和交際,以示哀思,稱&ldo;守孝&rdo;。一般而言,父母去世的話,子女需要守孝三年,這個三年其實實際守孝時間為27個月,在儒家的文學裡面,認為母親用母乳哺育孩子的時間為27個月。而作為孫子,君長寧只需要守孝一年。這還是君長寧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第一次參加葬禮,這時候的葬禮跟後世有許多的不同,許多的規矩,許多的哀思。除了遠在他鄉不能及時回來的君玉宣,其他能趕回來的姑娘在接到訊息之後都趕了回來,不僅僅是因為孫女必須要做的事情,君老太太雖然絕說不上不偏不倚,但給她們的添妝卻從來沒吝嗇過。大概是對君老太太的過世早有準備,及時君家已經二十多年沒有辦喪事,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張氏身子板好,但需要哭靈分不開身,幸好金家那邊也有來人,倒是能幫襯一二。老太太的棺木也都是早就準備好的,因為是商家,他們是用不得陰沉木、金絲楠木這種貴重的東西,所以採用的不過是上好的柏木。君長寧看在眼中又是多了幾分傷心。老太太一輩子交友眾多,在寧邑的圈子裡也是抹得開的人,這會兒來來往往弔唁的人絡繹不絕,作為唯一的嫡長孫,君長寧也需要跪在一旁回禮。眼淚不受控制的落下來,君長寧只覺得自己錯過了許多,也許那時候他不該早早的離家求學,在他離開的時候,老太太不知道擔心了多少。耳邊姑娘們低聲啜泣著,一群孫女孫女婿倒是頗為浩浩蕩蕩,不管心裡怎麼想,來的人都是一副悲痛的模樣,甚至還有幾個老太太據說是君老太太的手帕交,在靈臺上哭暈過去的。君長寧微微皺眉,他對人所作所為最為敏感,哪裡不知道哪些人是虛情假意,頓時心中有些惱怒,何必連人的葬禮都要被算計。這一跪就是大半天,張氏心疼兒子,想著十郎才十歲,又是從小身體虛弱,要是因為老太太的葬禮而熬壞了身體反倒是不好了,但這會兒君老爺滿目哀思,哪裡想得到其他,她便也不敢開口。倒是君長寧察覺了母親的主意,對著她微微搖頭,別說他對老太太真心以待,就是假裝這會兒他也不可能放下一屋子的人去休息。燕朝的葬禮守孝其實已經簡化了許多,在某些朝代,兒女守孝的時候甚至要住茅屋睡草蓆的同時還得吃糠喝稀,往往一個人走了,兒女之中身體衰弱的也得跟著一起走。燕朝雖然對孝之一字十分看重,卻只要求禁止夫妻同房,外交娛樂,需要茹素,其他的並不嚴格,等休息的時候,自然有嬤嬤給他們端來補身體的東西。燕朝寧邑本地的習俗是停靈三天出殯,這時候由君老爺摔盆,將君老太太葬到了君家的祖墳,葬禮才算是結束。君家祖墳至今不過兩代,規模實在不大,只是修繕的十分妥當,還有人專門守著,老太太順利的跟老太爺合葬,君長寧看著便想,老太太那邊的惦記去世多年的爺爺,這會兒是否已經團聚。等葬禮結束,君家卻又是一團忙亂,竟是君老爺張氏連帶著十郎一起病倒了,幸好幾位姑娘都還未回去,君怡宣當機立斷的留了下來,反正她現在孟家有地位,留下來夫家也不會多說什麼,這些年的鍛鍊下來,君怡宣倒是比未出閣的時候多了幾分利落,居然在這時候將君家把持的妥妥當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