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第1/1 頁)
&ldo;此時對君大人是舉手之勞,對我而言卻是雪中送炭。&rdo;趙明德又指了指身下的馬屁,倒是有幾分不好意思的說道,&ldo;當時我卻是過分了,後來到了京城便病了大半個月,再想去找恩人的時候倒是不得法,誰知道倒是機緣巧合,在這裡遇到了大人。&rdo;君長寧微微帶著幾分笑意,心中也明白他這話肯定帶著幾分水分,如果真的有心找自己的話,怎麼可能一直找不到。但這個人說話的時候倒是落落大方,就像是原本就該是這樣的樣子,君長寧心中有幾分忌憚,這樣的人要是朋友自然好,要是敵人的話可是大麻煩,嘴上卻只是笑道:&ldo;我瞧著這駿馬在大人身邊倒是更加精神,可見確實是寶劍配英雄。不如就送予大人,也算是一樁美談。&rdo;君長寧卻不知道,趙明德的話倒是真的,當初他踏進京城就找門路面聖,其中遇到的困難不足為外人道,等終於做完了這些事情立刻就大病了一場。偏偏他一來沒錢,二來也沒權沒勢的,哪個願意幫他做事情,一來二去就把事情耽擱了。等他終於康復的時候,科舉也已經塵埃落定,君長寧騎馬遊街的事情自然也就沒趕上。趙明德倒是不知道君長寧已經將他看錯了幾分,心中還想著這個小少爺看起來嬌嬌嫩嫩的,為人處世倒是有幾分老練,至少知道籠絡人心,他心中還記得之前的恩德,想著到時候自己少不了相幫,也期盼這個君長寧是有幾分真本事的,給秦關的老百姓有幾分生機。兩個人各有各的心思,但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倒是其樂融融的,旁邊的張大虎聽不太懂他們的官司,但也知道這兩位沒有鬧起來,這對大家自然都有好處。雖然出發之前皇帝的意思,那就是全部聽君長寧的,但狀元郎畢竟年紀小,誰知道會不會想不通抽風,到時候他也得攔著不是。現在這兩位關係好,至少不會到了那邊鬧分裂不是,他們三個人其實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要是秦關不好的話,誰都別想得了好處去。趙明德還好,他老家就在秦關,在那邊待上一輩子也無所謂,但君長寧肯定不行,真要是那樣的話君家可不得哭死。再有一個張大虎,他還想著回來娶媳婦照顧老孃呢。君長寧左思右想平衡相互的關係,一路上事事親力親為,跟一群士兵倒是慢慢拉攏了關係,讓他們見識到這位有文化的狀元郎似乎也挺好親近,最重要的是這位從來不會看不起他們,對軍中的事情也不會貿貿然發表意見。而齊家這時候倒是發揮了作用,這位比他家少爺更加容易融入這個大環境,很快就跟下面的人打成一團。君長寧到底是上面的官員,不得不有些忌諱,如果真的對待他們跟朋友一般無二的話,反倒是會被看低。齊家的出現倒是讓他鬆了口氣,既讓他跟軍隊的關係緊密了一些,又不會過於親密反倒是礙手礙腳,從而讓他以後施展不開。這邊君長寧一切順利,那頭君家卻差點沒鬧了一個底朝天。原來收到自家小少爺如今是個狀元郎訊息的時候,那君家的上上下下那叫一個高興,君老爺愣是沒有守住辦了幾天的流流水宴,全寧邑的人都知道了君家小玉郎如今更加出息了,上門提親的人能把門檻都踏斷了。張氏心中得意,生活裡頭更是沒有半點不滿意了,雖然還是覺得那顧家的丫頭有些配不上自家的十郎,但到底君長寧走之前給她透了氣,就是君老爺也說為人斷然不能背信棄義的,所以還是將那分不滿壓了下去,只等著過些日子就去下聘。不說君老爺張氏,就是那九個已經出嫁的姑娘都覺得面上有光,君家就是再富貴畢竟也是商戶,平日裡出去交際的時候,那些個官太太管小姐什麼的,總是對她們有幾分不屑。這會兒君長寧卻是給他大大的爭了氣,她們現在可是狀元郎的姐姐了,還有誰敢看不起,還有誰敢誰君家是暴發戶沒學問。誰知道順堂的日子沒過幾天,君長寧的第二封信就如同晴天霹靂,直接把君家給炸了。原本滿臉笑容的君老爺張氏看了信齊齊喘不過氣來,張氏直接撅了過去,如果不是齊嬤嬤機靈,可得摔一個跟頭,齊嬤嬤心中暗道不妙,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肯定跟小少爺有關。張氏一個不好,君老爺倒是沒辦法只能硬撐著,等請來大夫一看只說是受驚過度,肝火旺之類的話,張氏悠悠醒了過來,想到之前看到的內容頓時悲從中來,大聲哭道:&ldo;我可憐的十郎,怎麼就遇上了這樣的事情,誰家狀元郎不是進翰林院,怎麼偏偏讓他去了秦關,這一去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