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蔡邕考較,輕鬆應對(第1/2 頁)
“哦,想必你就是伯明的孩子了,果然不錯,年紀輕輕就文采斐然,可比你爹還要卓越呀!”蔡邕摸著下巴上的鬍鬚,眼睛微眯的看著劉武,誇讚的說道。
“伯父,正是小侄,劉武,些許拙作,讓伯父見笑了!”劉武拱拱手,微微欠身,對著蔡邕恭敬的說道。
“哈哈哈……你呀,和你父親一樣謙虛,你這可不是拙作呀!”看著劉武謙遜的樣子,蔡邕很是高興,年輕人最怕的就是恃才傲物,不知進取,對劉武初步滿意了。
“伯父過譽了,小侄年紀還小,比不得家父,這篇劣作,能入伯父的眼,我已經很滿足了!”劉武再次躬身,禮貌的說道。
“嗯,不錯,不錯,不驕不躁,很有你父親的風範,只是一別多年,沒想到上次一見,已是永別了!”蔡邕看著劉武,彷彿看到曾經的人在眼前,很是感慨的說道。
“伯父不必傷感,我想先父有您這樣的知己,即使是在九泉之下,也是很高興的。”劉武上前,給蔡邕續上茶後說道。
“你呀你呀,倒是讓你安慰起老夫來了。也罷,平時都接觸了哪些東西呀?”蔡邕哂然一笑,又對劉武問道。
劉武知道,這是來考較自己來了。這位未來的岳父,可不好矇混過關呀!
蔡邕(約133年—208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及經學家。
蔡邕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但自幼聰穎好學,廣泛涉獵各類文獻,尤其對儒家經典有深入研究。他精通音律,擅長演奏琴瑟,並且能夠創作詩歌和散文。其文學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遠而著稱,尤其擅長寫景抒情,被後人譽為“建安七子”之一。
在書法方面,蔡邕亦有很高成就,他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法風格以筆鋒飛動、字跡疏朗而著名,對後世書法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蔡邕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經學家。他對《周易》、《尚書》、《禮記》等儒家經典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解釋。他的學術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尊為“經學宗師”。
蔡邕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因直言進諫而得罪權貴,遭受貶謫和打壓。在晚年,他更是因參與“黨錮之禍”而被牽連入獄,最終在獄中病逝。
蔡邕的著作豐富,包括《月令七篇》、《太尉橋玄碑》、《郭有道碑文》等。他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人廣泛傳頌和研究。
尤其是在三國中,更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儒,很多年輕俊傑都希望得到其賞識,增加自己的名望。其中就有曹操和袁紹,這兩個未來的頂尖梟雄。
因此,要讓這種德高望重的大儒對自己刮目相看,更看重自己,普通的表現是不行的了,搞不好還會留下無能之輩,無用之才的印象。所以必須得嚴陣以待,徹底拿下這位大儒,先提升自己的名望,以後招攬賢才猛將也多了一些籌碼。
“伯父,小侄無能,大多知識都有所涉獵,卻是隻懂得一些淺薄的道理,倒是要讓伯父失望了!”劉武挺直了身子,神采奕奕的說道。開玩笑,自己前身就是文學系的,對很多古籍都有所涉獵,再加上21世紀資訊時代的轟炸,沒理由會當機在場。
也是如此,和蔡邕一番探討,不論是孔孟之道,還是諸子百家,亦或是詩書禮論,劉武都能對答如流,更是能提出很多不一樣的見解,讓蔡邕這位當代大儒都頻頻點頭,接收了很多不一樣的思想,思維也開啟了。這一聊,就是到了日落才結束,蔡邕感慨時間流逝飛快,與劉武討論後,大有相見恨晚的情感。
劉武看在眼中,心裡很是高興,就借坡下驢,邀請蔡邕父女倆在府上多住些日子,可以每天多瞭解瞭解。蔡邕看劉武這麼會來事,就欣然同意了,並提議去劉武父親的書房看看,就當是緬懷全生了。
劉武自然應允,在前面帶路,很快就來到之前的書房,推開門走了進去。這段日子不在,之前看的那些醫學典籍還放在桌上沒動,只是有人每天都來書房打掃,一塵不染,很是整潔。
“哦,賢侄,沒想到你還在學習醫典?”蔡邕看著桌上的書簡,很自然的問道。
“是呀,小侄以前身體不好,偶有涉獵,近段時間深入研究,倒是多了一些見解。”劉武回答道。
“賢侄,真是苦了你了!”蔡邕拍了拍劉武的肩膀,溫和的說道。顯然之前劉武的情況,他多半是打聽到了。旁邊的蔡琰也是看著劉武,眼裡閃過不忍和同情。
“伯父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