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宋嘉諾板著包子臉說,&ldo;以後,我每來都來跟老太太吃飯。&rdo;老太太笑,&ldo;那可好。&rdo;待用過早飯,宋嘉諾要去上學了,他跟老太太說,&ldo;老太太,你在家裡好好兒的,等孫兒放學回家再來陪你說話。&rdo;宋老太太叮囑宋嘉諾路上小心,便讓他去上學了。待宋嘉諾走了,老太太道,&ldo;諾哥兒怎麼突然這樣懂事了?&rdo;這話也只有宋老太太說的出來,若是其他人說,難免叫人懷疑是不是暗指以往宋嘉諾不孝順?只是,宋老太太說話並不講究,她自己也不精通這門兒藝術。故而,宋嘉言知道老太太是有口無心,就這麼一說。宋嘉言並不落井下石之類,在她看來,哪怕小紀氏有些小心思,對他們兄妹不親近,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不是親生,小紀氏又不是聖母,自然親疏有別。但,小紀氏的本事也就在內宅了,有宋榮和宋老太太撐腰,小紀氏也不能拿他們兄妹如何。再加上宋嘉言的性子,她並不會藉機在宋老太太面前挑撥宋嘉諾之類,反是笑道,&ldo;諾哥兒早就是個孝順的,一早一晚的都來給祖母請安。他以往年紀小,天天唸書,課業也重,如今漸漸長大,有父親有把手的教著,可不就知道體貼老太太了呢。&rdo;老太太很快接受了宋嘉言的解釋,又抱怨兒子,&ldo;都怪你老子,這麼早就把個孩子送進學堂唸書。&rdo;宋嘉言笑,&ldo;我倒是不想念書,不如老太太給我放個假,我陪老太太樂呵樂呵。&rdo;老太太又不樂意,說宋嘉言,&ldo;語姐兒年紀小你一年,我聽說功課都強於你了。唉喲,好強的太好強,你這丫頭怎麼就這麼沒個上進心,真是叫人操心。&rdo;同樣是孫女,在宋老太太心裡,也有個親疏呢。宋老太太有兩個學霸兒子,以往並不覺著學習多難。便是宋嘉讓,功課不怎麼樣,起碼拳腳過的去,在宋老太太心裡,大孫子那就是飛簷走壁武林高手型,很能拿出去顯擺的。如今宋嘉言,又不能叫宋嘉言去習武,琴棋書畫,聽說大孫女還比不過小孫女,宋老太太很是為一向得她心意的孫女著急呢。老太太攆人,&ldo;趕緊去上學去,中午我叫廚下做你喜歡的菜。&rdo;宋嘉言又央磨了一會兒,方笑嘻嘻的去了。作者有話要說:儘管與繼母隱隱在對立面,但,不是所有主角對立面的便都是腦殘、渣之類哦~ ☆、13、辛家,打臉,神經 鄉下人,不講究什麼停陵多少天。辛永福停陵三日,便就地發喪,埋入祖墳。這個老實了一輩子的老好人,生前因有個高官外甥,在村子裡也是倍受尊敬的,生活從未大富大貴,但也不算差。如今死了,又是侍郎府的公子來幫著發喪,宋嘉讓不只是帶了銀子來,因為宋嘉讓的到來,便是縣太爺也跟著祭奠了一回辛永福。辛家如今有良田百畝,這些產業在帝都自然不算什麼,但,在鄉下,已是地主級別的人物了。辛永福之所以會求助外甥,自然有自己的思量。辛永福過身後,餘下老婆帶著一兒一女,兒女尚且年幼,而辛老太太,瞧著實不像有主意的人。辛永福是個老實人,從宋榮做了高官,辛永福依舊老老實實的在老家種田就能知曉,這人本分。但,臨去前的種種不放心,還是讓辛永福選擇了求助侍郎府。辛永福這樣的品性,不論貧富貴賤,都令人敬重。宋嘉讓頭一回辦這樣的大事,又是嫡親的舅公家,何況來前宋榮早細細的叮囑過他,所以,宋嘉讓辦的挺認真。但有不懂的,便問方管事。發喪完畢,宋嘉讓便跟舅婆辛老太太商量著去帝都的事,辛老太太並不是個有主見的人,抹著眼淚道,&ldo;你舅公去前跟我說過,家裡也沒什麼東西,房子找人看著就成,就是,就是還有百來畝的地可怎麼辦?&rdo;不待宋嘉讓說話,便有一長眉細眼、四十來歲、兩眼精光的中年婦人道,&ldo;大嫂,這有何難,大嫂若是信得過我,叫我們那口子種著,自家人,豈不比外人實誠?&rdo;宋嘉讓認得這婦人,說來也非外人,是辛永福同父異母的妹妹辛永蓮。宋嘉讓道,&ldo;二姨婆,這事兒,還是叫舅婆自己做主的好。&rdo;宋嘉讓畢竟年少,頭一遭回老家,宋榮也有不放心,早將辛家的事一一給兒子交了底,以免兒子受騙。宋榮只與辛永福一房關係較好,餘者姨舅都是平平。且宋榮在帝都為官之後,本想讓辛永福一家子到帝都去方便照看,辛永福卻是故土難離,不願去帝都。倒是與宋榮關係平平的姨舅們都恨不能去帝都沾些光,宋榮何等精明之人,哪裡會叫他們沾了光去!如今宋嘉讓體體面面的回鄉,自然有的是人來巴結。不過,宋嘉讓自幼長於帝都,他性子雖有些粗,該有的心眼兒還是不缺的。宋嘉讓不願叫辛永蓮佔了孤兒寡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