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2/2 頁)
壽,皇妃、公主、王侯夫人、誥命夫人,滿帝都有名有 號的,起碼去了大半。就是太后娘娘也有所賞賜,不為別的,秦尚書已經七十歲,年逾古稀,致仕的話說了好幾回,都被昭文帝回絕了。前 些日子,秦尚書又提致仕之事,道,&ldo;臣這一輩子,於國於家無甚作為。最大的福氣就是娶了個好老婆子。&rdo;說到老妻,秦尚書起身告罪,&ldo;在陛下面前,老臣失儀 了。&rdo;朝中大臣,縱使不稱&ldo;臣妻&rdo;,也要說一聲&ldo;內人、家裡太太&rdo;之類,沒有哪個像秦尚書這樣直呼&ldo;老婆子&rdo;的。昭文帝自然知曉秦尚書與秦老太太之間夫妻情重,聽秦尚書以這樣親暱的口氣提起老妻,昭文帝微微一笑,&ldo;是啊,老尚書是有福之人。&rdo;秦老太太的賢良,帝都皆知。秦 尚書笑,&ldo;自臣做了官,就有一件虧欠之事。這幾十年,並未像樣的給她辦過一次壽辰呢。以前家裡貧寒,她勤儉持家,供臣讀書科舉,養育孩兒。臣官職卑微時, 俸祿有限;待臣得先帝與陛下重用,想給她大辦,她又擔心別人藉機來攀關係。如今,臣老了,再佔著位子,就是尸位素餐了。一無益於朝廷,二無益於陛下,三則 不能使賢者得以升遷重任。臣心裡也有私念,想著致仕前,為我那老婆子做一回七十整壽。&rdo;這種話說出來,便是昭文帝都有幾分感觸。昭文帝與太后說了,於是,秦老太太七十整壽之際,慈寧宮頒下壽禮。秦家頗為體面。因秦尚書鋪墊在前,又是要致仕的人了,縱使秦家熱鬧些,昭文帝也不會心疑之類。結果,就熱鬧出昨日的事了。昭文帝早料到朝上定有一番雞飛狗跳,姚國公府昨日就向榮家送了賠禮,今天如果宋榮來上朝,其實還好說。畢竟,御史的嘴雖然刻毒,若苦主表示寬宏大量的原諒,景惠長公主還能順利過關。結果,宋榮以母親身子不適,他身為兒子要親侍湯藥,託秦尚書轉呈病假奏章。這樣一來,不言而喻啊,宋老太太怎麼早不病晚不病的,偏偏今天病啊?肯定是給景惠長公主刺激著了唄。御史更加喋喋不休,一說公主跋扈,二說宗室不檢,三說陛下您可不能偏著自家姐妹,令朝臣寒心哪。畢竟,朝中寒門出身的官員多了去,寒門出身,的確比起世族豪門出身差了些。但是,咱們辛辛苦苦十年寒窗的念出書來,求的就是個封妻廕子、孝順父母啊。怎麼著?哦,原來身為公主就可以瞧不起寒門出身啊?昭文帝給他們吵的頭痛,心下暗罵宋榮狡猾,竟不來上朝。不見苦主,自然苦主更苦。還是秦尚書善良無比的為皇帝陛下解了圍,上書說自己致仕之事。昭文帝一番挽留之後,秦尚書再三要致仕,昭文帝便允了。秦尚書忽然致仕,禮部尚書一職空缺,朝中頓時人心浮動。尤其兩位禮部侍郎,一位出自世代書香的韓家,一位是資歷更老的李竹修李侍郎大人。早朝時,昭文帝並未表明心意,由朝臣去猜。下朝後,昭文帝去慈寧宮用早膳。方太后未料到兒子過來用膳,心下非常高興,笑道,&ldo;皇帝今日下朝的時間比平日晚了些。&rdo;&ldo;因景惠長公主無故訓斥誥命之事,朝中吵的厲害。&rdo;昭文帝嘆口氣,&ldo;宋家老太太已經病倒了,宋侍郎要侍奉母親,早朝時請了病假。&rdo;方太后嘆道,&ldo;景惠是被先帝寵壞了,人家好好兒的一個老太太,沒招她沒惹她的,就是吃飯時有點兒動靜,也犯不著呢。就是這宋家,也有些小題大作,這不是有意召告世人他家老太太的病跟景惠有關係麼?&rdo;說著,又對宋家有些厭煩。當然,昨日來哭訴的景惠長公主可不是這樣說的。景惠長公主自知事情不妙,昨天下午進宮提前與方太后哭訴,準備討個人情啥的,&ldo;那個宋老太太,粗俗不堪,禮數尚不如兒臣府中的三等婆子。兒臣不過說她幾句,宋家丫頭便對著兒臣好一番冷嘲熱諷。&rdo;這話,方太后聽了根本不信,直接道,&ldo;你既是來求情,便莫要說這些糊弄哀家的話。你以為哀家是傻子嗎?景惠,你跋扈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先時都不與你計較,你怎能在秦府老太太壽宴上做出失禮之事呢?&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