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第1/2 頁)
宋嘉言的話為宋嘉諾開啟了一扇從未接解過的天地,宋嘉諾擰眉思量,雖一時未得甚解,卻未再繼續問宋嘉言。他本能的覺著,有些東西,是應該自己思索來得到答案的。宋嘉諾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宋榮不令他去考童子試,他也就不去了,跟宋榮說辭了秦家家學的功課,日後在家裡溫書。宋榮直接允了。宋嘉諾道,&ldo;父親,以後,父親讓兒子在書房為父親伺候筆墨吧?&rdo;宋榮微微一笑,&ldo;怎麼突然想起這個了?&rdo;宋嘉諾認真道,&ldo;兒子覺著,讀再多的書,寫再俊秀的文章,其實都是筆上談兵。&rdo;宋榮想了想,&ldo;這樣啊,先跟著方管事打理家中庶務,如何?&rdo;宋榮從不小看庶務,不識人間民苦,不要說做官,做人都成問題,太容易被坑了。庶務這些東西,日後自然用不著宋嘉諾親管,但是,也要知曉裡面的一些門道兒才好。親爹絕不會害他,宋嘉諾道,&ldo;兒子聽父親安排。&rdo;宋嘉諾辭了秦家家學,又開始學著打理庶務,半句不提科舉的事,不必別人,小紀氏便急個半死。自己丈夫宋榮是屬於天才學生一流,十二歲便中了秀才。 通家之好,秦家秦崢,十四歲中了案首。如今,自己兒子也十四了。甭看小紀氏平日裡一口一個&ldo;要仔細身子,不要太刻苦&rdo;,這些話,都是在兒子足夠刻苦的基礎 上才勸的。若宋嘉諾是那等調皮搗蛋不認真學習的孩子,小紀氏早訓斥上了。以上,都是閒話。當務之急,兒子哪怕不去科舉考秀才,也不要將時間花費於庶務之上啊,多可惜多浪費啊。小紀氏喚了宋嘉諾來說話,道,&ldo;你如今大了,怎麼倒不如以前明白了?家裡這些瑣事,哪個要你個爺們兒管呢。好生唸書去,若些許小事都要你來幹,還要管事做什麼?&rdo;&ldo;是父親叫我做的。&rdo;知母親為自己操心,宋嘉諾細細的與母親解釋道,&ldo;我如今只會唸書,不知生活疾苦,熟悉一下庶務也沒什麼。就是母親,也不必擔心,我晚上都會念書破題,並未放下功課。&rdo;小紀氏嘆,&ldo;還是要在功課上多用心,這些瑣事,誰做都是一樣的。&rdo;兒子自幼便是個有主意的,不過,在小紀氏心中,兒子和丈夫一樣,將來是要做大事的。宋嘉諾溫聲應了。事關兒子前程,雖然聽兒子說過了原由,小紀氏還是要聽一聽丈夫的說法。宋榮道,&ldo;待過得兩年,再叫阿諾去考童子試不晚。這些事,你不必擔心,我心裡有數。&rdo;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兒子有出息,不過,叫兒子多經些世事再入官 場,沒什麼不好。何況,哪怕入了官場,兒子的升遷怕也不能與他當年相比。尤其宋榮如今正當年,他官場上再進一步,宋嘉諾的前程就得壓一壓。如今兒子年紀尚 小,趁機令兒子好生沉一沉心,鍛鍊一下心志,晚幾年出仕,未為不可。小紀氏啥也問不出了。天底下做父母的,沒有不為兒女操心的。這一對至尊父子猶是如此。大皇子捱了頓板子也沒打的多重,皇室貴冑,給那些行刑的一二膽子,他們也得顧惜自己的性命呢。真把大皇子打個好歹出來,他們也不必活了。最要命的 是,這邊大皇子剛捱了板子,後腳昭文帝就下了冊封太子的詔書。簡直坑死了有沒有!那幾個行刑的內侍嚇的肝膽俱裂,生怕大皇子秋後算賬尋他們的麻煩。其實,他們實在想多了。如今大皇子忙的很,哪裡有時間去跟他們翻舊賬。何況,板子是昭文帝賞的,大皇子除了認錯悔過,舊賬啥的,提都不敢提的。見大皇子來請安,昭文帝問,&ldo;都好利落了?&rdo;一把年紀被敲頓板子,大皇子臉上微熱,道,&ldo;兒子知錯了。&rdo;&ldo;說說都錯在哪兒了?&rdo;&ldo;兒子不該對皇祖母失禮。&rdo;連&ldo;不敬&rdo;二字,大皇子都沒說。他當時翻臉說的那些話,&ldo;不敬&rdo;是輕的。只是,難道方太后說的就是好話不成?逼著孫子 挖心挖肝,若捅出去,方太后的名聲就不必要了。兩人完全是撕破臉皮的搞法,如今重把麵皮戴上做斯文人,先時的事,大家還是默契的忘了吧。昭文帝嘆口氣,語重心長道,&ldo;朕就你這一個嫡子,自你母后過身,多少人提立後之事,朕從未鬆口。太子之位,不立你立誰呢?先時之所以未早立太子, 就是想磨一磨你的脾氣。太后,是朕的母親,是你的祖母。你說的那些話,叫臣下聽到,你這名聲臉面還要不要了?再者,你與太后彼此生隙,萬一朕早一步過身, 朕還真不放心太后呢。&rdo;其實,昭文帝沒啥不放心的。若他死在太后前面,太后升為太皇太后,身份只有更尊貴的。太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