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第1/2 頁)
宋嘉言卻不能不入。如宋榮所說的,避出宮外,自然是嫌疑最小的,不過,這一避,便是&ldo;此地無銀三百兩&rdo;了。而且,上次避出宮,這次又避出宮?不,她不能總避出去!但,不避出宮,就要面對宋嘉語生產時的生死局。宋嘉言直接就命保皇嗣,是擔心怕這請示的時間,會有人對皇嗣下手。若到時大人孩子兩空,罪責就得她來擔了。宋嘉語死的無聲無息。她身子骨兒本就不大強健,一天一夜生不下來,已經耗盡了宋嘉語大半的元氣,死的時候應該不是多麼痛苦吧。孩子被包裹的嚴嚴實實抱出來,哭聲並不明晰,瞧著個頭兒也不大……&ldo;娘娘,是公主。&rdo;&ldo;哦。&rdo;宋嘉言的眼睛自幼兒身上移開,道,&ldo;德妃誕下公主有功,依貴妃禮下葬。&rdo;宋嘉言剛說完這句話,方太后就來了,先是毫不避諱的去產房看過了死去的宋嘉語,又抱著小公主哭了一通&ldo;我可憐的孩子&rdo;,都沒正眼看宋嘉言,只道,&ldo;皇后有九皇子、五公主要撫育,又有宮務要操持,這孩子生就喪母,哀家十分憐惜她,就讓她伴在哀家膝下吧。&rdo;宋嘉言淡淡應了。方太后離開後,宋嘉言便也回了鳳儀宮。宋嘉言重新換了件衣裳,坐在榻上出神。梁嬤嬤端上一盅銀耳羹,勸道,&ldo;娘娘這兩天也累了,略歇一歇吧。&rdo;宋 嘉言厭極了宋嘉語,就是看著宋嘉語去死,宋嘉言也不覺著有什麼心理負擔。但是,宮內無休止的傾軋讓人心生厭倦,她沒有半點食慾,嘆道,&ldo;當年她初初進宮, 被封為妃子,有了身孕後,我進宮看她,曾對她說,她初進宮,深受帝寵,卻孤立無援,不如去慈寧宮孝順,討得太后歡心。那時,我是想著太后麗妃一系已經沒有 方家血脈的皇子在手,麗妃年老色衰早已無寵,她是陛下寵妃,慈寧宮不會拒絕她的示好。&rdo;&ldo;娘娘……&rdo;好端端的,怎麼說起這個來了?&ldo;我給她指了路,她照著做了,卻也養大了她的心。&rdo;宋嘉言輕聲道,&ldo;小時候就是這樣討厭,一起上學聽女先生講課,功課她一定要是最好的,高傲的像孔雀一樣。我一直以為她是個驕傲的人,做才女的人,肯定清高又驕傲,再也未想到她進宮會變成這樣。&rdo;&ldo;真是太討厭了。&rdo;呂嬤嬤聽的心驚肉跳,沉聲勸道,&ldo;娘娘慎言哪。&rdo;再如何跟德妃不對付,到底是親妹妹,親妹妹死了,眼淚沒有一滴,還說這些話。哪怕心裡這樣想的,也不能這樣說啊,這不是明擺著授人以柄嗎?&ldo;嬤嬤,不用怕。&rdo;她敢說,自然做足了萬全的準備。狼來了的故事,該結束了。☆、160晉江原創發表宋嘉言性子豁達,這個昭文帝是清楚的,他也喜歡宋嘉言這不同於尋常閨秀的性情。宋嘉言之磊落,如同君子。按理,這樣的人如同清泉,一望到底,是容易看透的,但,宋嘉言卻是最難揣測的。哪怕昭文帝,有時都覺著宋嘉言心思難猜。譬如,現在。德妃難產而亡的訊息,是昭文帝與朝臣議事畢後方知曉的。對宋嘉語,昭文帝喜歡過、寵愛過、花前月下、山盟海誓過,不過,若說是&ldo;比翼鳥,連理枝&rdo;那樣的感情,就有些胡扯了。美麗的女人,誰不喜歡?即使昭文帝也不能免俗。可惜,昭文帝這一輩子,見過太多美人,宋嘉語算是其中佼佼,也只是佼佼罷了。尤其後來,宋嘉語這種人品,其實,人品有暇倒沒啥,反正昭文帝也不相信他的後宮都是一群雪雪白的小白兔。關鍵是,壞就壞唄,反正這世上,壞人多好人少。可是,這都壞到親爹來揭發你了,宋嘉語還能一幅我無辜我委屈的時不時傷春悲秋的白兔樣,昭文帝就有些不喜歡了。不喜歡,便去的少了。如今,宋嘉語死了,昭文帝一聲輕嘆,要說傷心,其實有限。這就是皇帝的良心了。小老婆死了。昭文帝嘆了口氣,就去了大老婆宮裡。儘管厭極了宋嘉語,如今宋嘉語過逝,宋嘉言也未曾面露歡顏,衣裳穿的素淨了些,又令宮人取了個天青色的荷包給昭文帝換了,道,&ldo;總是這麼個意思。&rdo;又道,&ldo;德妃畢竟誕育公主有功,她服侍了陛下這幾年,為陛下育下一子一女,死後哀榮,我吩咐人按貴妃禮安葬德妃。&rdo;&ldo;辦的妥當。&rdo;宋 嘉言以為昭文帝會給德妃名分上再升一級,不想昭文帝根本未曾提及此事,宋嘉言自然更不會多嘴。宋嘉言道,&ldo;太后娘娘很為德妃的過逝傷懷,又憐惜公主生而喪 母,抱到了慈寧宮撫育。還有八皇子,年紀尚小,我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