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第2/2 頁)
了。早在昭文帝為皇子時,彭老相爺就是昭文帝的老師,當年,那時的彭老相爺尚未封閣拜相。後來,昭文帝登基,彭老相爺自然是跟著雞犬升了天。多年來,君臣師生之誼,昭文帝一病不起,彭老相爺是真心的著急焦心哪。彭老相爺泣道,&ldo;老臣無能哪。&rdo;多想問一問御體可安?只是在此當口,此話是忌諱。如此,彭老相爺便堅持為自己的皇帝學生守住這東穆的江山、東穆的法制。袁忠眼圈微紅,抹了兩把淚。他也是真心難受,昭文帝病危,他們這些依存主子的內侍更不知何去何從了,滿心的惶恐,無處可訴。袁忠道,&ldo;老相爺憂國憂民之心,奴婢不懂,卻是極其佩服的。奴婢要說句放肆的話了。&rdo;說著,袁忠對著彭老相爺深深一揖。袁忠也是有品階的內侍總管,彭老相爺正跪著,也忍不住雙手抬起扶住袁忠,客氣道,&ldo;大總管不必如此,想來是有慈諭。&rdo;&ldo;皇后娘娘在昭德殿侍疾,老相爺與諸位大人哭泣不休,陛下正在病中,如何聽得這等悲音呢?&rdo;袁忠嘆道,&ldo;老相爺與陛下有師生之誼,君臣之分,您的忠心,天下皆知哪。打擾陛下休養龍體,老相爺應是無心之為哪。&rdo;彭 老相爺是打算帶著群臣把方太后嚎出來,絕對沒有對自己的皇帝學生不敬的意思。聽袁忠此話,彭老相爺忍不住老臉一紅,不過,他人雖老,腦子卻無比靈光,立刻 道,&ldo;皇后娘娘就在殿中?&rdo;這個時候是指望不上方太后了,雖然不願意與宋嘉言打交道,不過,宋嘉言是中宮皇后,為了不耽擱國事,只得問一問皇后的態度了。彭老相爺立刻道,&ldo;臣等求見皇后娘娘!&rdo;袁 忠心下一笑,深覺彭老頭兒上道兒,面上卻是為難模樣,道,&ldo;皇后娘娘正在侍疾,奴婢替諸位大人回稟一聲吧。&rdo;方太后不看他一眼,皇后卻將他留在昭德殿,這 個時候還肯用他。沒有任何榮華富貴的收買,宋嘉言只是簡單的丟擲一條生路,袁忠機敏的抓住機會,為宋嘉言與朝臣穿針引線。宋嘉言聽了袁忠的回稟,並未一口應下,只道,&ldo;我一婦道人家,只知侍奉陛下、教養子女罷了。朝中大事,還是要太后娘娘拿主意。&rdo;袁忠低聲勸道,&ldo;娘娘,大臣們跪了大半天,娘娘慈悲,不如,再去問問太后娘娘的意思?這些大臣,脾氣犟的很,若不給他們句話,真就跪個幾天幾夜,豈不是於宮中賢名有損麼。&rdo;宋嘉言從善如流,道,&ldo;那便去問問太后娘娘吧。&rdo;袁忠便又去了慈寧宮。方太后額上覆著帕子,仁德親王在旁侍疾。聽了袁忠的回稟,方太后眼前一黑,只剩下哼哼的力氣了。其實,仁德親王明白,母親這是後悔了。仁德親王道,&ldo;母后鳳體不適,皇嫂正好在昭德殿,不如請皇嫂決斷吧?&rdo;方太后心下頓如火燒,萬般不願意,指使兒子,&ldo;你也去瞧瞧,別叫那些大臣太沒個規矩。&rdo;仁德親王領命去了。有了方太后的話,宋嘉言便在昭德殿的偏殿見了六位閣臣。宋嘉言吩咐袁忠道,&ldo;太后娘娘定是牽掛這邊兒的,請仁德親王進來旁聽。&rdo;仁 德親王本想避嫌,被宋嘉言一句話叫了進來,便也有一座兒。幾位閣臣也被賜了坐。彭老相爺率先開口,道,&ldo;回稟皇后娘娘,如今有數件國之重事有待硃批。陛下 龍體不適,臣等只得請教娘娘如何處置?&rdo;事有輕重緩急,在彭老相爺眼裡,國事自然重於方太后那不知所畏的懿旨。故此,先提國事。宋嘉言先問仁德親王,&ldo;太后娘娘有何示下嗎?&rdo;仁德親王恭聲道,&ldo;太后娘娘鳳體不適,吩咐小王,一切盡待皇后娘娘裁斷。&rdo;宋嘉言轉而問彭老相爺,道,&ldo;祖宗規矩,國家法制,遇到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置?&rdo;一聽宋嘉言這話,彭老相爺的心便放下了一半。這是第一次,彭老相爺沒有怨恨宋嘉言為後壞了昭文帝的名聲。彭老相爺甚至慶幸,幸而昭文帝娶了這麼個明白人做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