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第1/2 頁)
楊建從來都很喜歡宋嘉讓的脾性,光明磊落。楊建親自送了宋家兄弟出門,回頭又將宋家兄弟的話與母親說了,楊太太嘆,&ldo;你父親以往便說宋家好。如今看來,是結了一門好親。&rdo;宋家兄弟去楊家施恩,小紀氏正拉著女兒的手長吁短嘆。因宋榮救駕之功,她與老太太的誥命都賞了下來,以前她是四品恭人,外頭稱她一聲宋大太太,如今卻是要叫她一聲宋夫人,自然是更加體面。帝都一大波喪事過後,上流社會又開始了各種宴會,尤其是仁德親王府小郡主的及笄宴,那叫一個豪華熱鬧。宋家也是有爵人家兒了,宋嘉言的親事打聽的人不多,宋嘉語正當花齡,又生得模樣出挑,子爵府的嫡次女,那問的人,真是海里去了。小紀氏仔細比算著那些人家兒,哪一個都比楊家好,小紀氏這心裡就更是放不下了。偏偏丈夫一口咬定了楊家的親事,宋榮的厲害,小紀氏深知,萬不敢有違逆丈夫之意。只是,到底意難平。宋嘉語並不知母親的心事,見母親嘆氣,笑盈盈的問,&ldo;母親,你這是怎麼了?好端端的倒嘆起氣來。&rdo;小紀氏瞧著女兒的花容月貌,摸著女兒柔軟的小手兒,道,&ldo;我在想你的親事。&rdo;宋嘉語有些害羞,&ldo;這有什麼好想的?&rdo;&ldo;楊家……&rdo;小紀氏欲言又止,見女兒還懵懂著,心下急的很,低聲道,&ldo;楊大將軍過逝了,楊家大不如前。&rdo;宋嘉語不解,&ldo;母親說這個做什麼。&rdo;楊大將軍過逝,帝都誰不知道,楊家現在都守著孝呢。&ldo;我的傻丫頭,現在楊家是什麼門第啊,那個楊三,就一個武舉功名,連個官職都沒有,哪裡配得上你?&rdo;小紀氏一口氣說了出來,又開始犯愁。宋 嘉語有些惱怒,&ldo;都已經定好了的事,母親怎麼又說這種話?楊大將軍是過身了,楊家又沒有罪過。難道還不許人家過身?這又不是楊家的過錯。當初母親說楊家樣 樣都好,現在都說這種話?父親二弟都是讀書人,大哥也講信用,若是楊家一敗塗地,母親擔心女兒還情有可原。像大哥也就是個武舉,大嫂還是國公府的姑娘的 呢,不比我出身好。&rdo;宋嘉語性子高傲,絕非見利忘義之人。小紀氏不以為然,&ldo;那能一樣?咱家可是子爵府。以後家裡的爵位,還不是你大哥大嫂的麼?&rdo;話到最後,又開始往外冒酸。&ldo;大嫂嫁過來的時候,家裡哪兒來的爵位。他們定親的時候,大哥連武舉都沒中呢。&rdo;宋嘉語撅了撅嘴,更顯嬌俏可愛,&ldo;母親不要說了,這話傳出去,可叫女兒怎麼做人呢?&rdo;&ldo;真是不知好歹,我還不是為你好。&rdo;&ldo;若是因這個便毀婚,世上沒不透風的牆,知道咱家這等勢利家風,就是日後二弟說親都得受影響。&rdo;宋嘉語道。小紀氏道,&ldo;我真是白操心。&rdo;宋 嘉語年紀漸長,也知道勸著些母親,嘆道,&ldo;先時提心吊膽的日子,大家是怎麼熬過來的?父親九死一生的掙了個爵位來,大姐姐也倒黴的很,如今剛緩過來,正當 一家子好生過日子。母親還不知道帝都這些人,咱家略有些長進,恨不能把咱家捧到天上去。那些話,沒幾句是可信的。咱家好了,別人捧著奉承母親,若一旦出了 什麼醜事,不知多少閒話呢。&rdo;宋嘉語道,&ldo;就是父親,向來重名聲。這種話,母親悄悄與我說就算了,叫父親知道,定會生氣。再者 說,母親以為楊大將軍過逝,楊家就沒人了?楊家長子長媳就是大嫂子嫡親的姐姐,戚公府的姑娘。他家老二,聯姻的是翰林掌院學士家的孫女。以後二弟出仕,在 翰林唸書,正管的。咱家若是毀諾,與楊家就是死敵,母親想一想,這得得罪多少人。&rdo;小紀氏終於不再說話了。☆、119晉江原創發表勸慰了母親一番,見母親不再說什麼,宋嘉語方回房歇著。她何嘗不知楊大將軍過逝後,楊家大不如前。只是,婚事定了就是定了。一諾千金方是君子之行,楊家並沒有家敗,日後子弟爭氣,也不是沒有興盛之機。若只因人家死了爹就反悔婚事,以後一家子老小還怎麼做人?較之少時,宋嘉語性子圓滑不少,不過,骨子裡依舊清高孤傲,她就不信只要好生過日子,她會過得不如人!好容易宋嘉語把小紀氏勸的打消了念頭,憑空一道聖旨,卻讓宋嘉語不知所措了。皇帝要選秀。不是選宮女,而是選妃嬪。這也是人之常情,一場宮變,昭文帝死了四個兒子,如今除了在外就藩的二皇子,宮裡有個八歲的六皇子,以及三位公主。公主再好,沒有繼承權啊。二皇子不必說,昭文帝死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