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1 頁)
明湛並不是沒想到這一茬,在登基初始,他給承恩侯府進爵時就想到自己的外家,永寧侯府。卻被衛太后制止了,衛太后說的明白,&ldo;當初你迎我進宮,這些個朝臣就不情願。永寧侯府已經是侯府之尊,且家裡只有你舅舅一個,還要如何賞?若賞公爵,我豈不是要與太皇太后比肩,這並不妥。算了,你有這個心就是,哪怕不賞,你也只有那一個舅舅一個外公,你在位,總虧待不了他們,也叫人少說兩句閒話。待日後,若你退位,再高的爵位,也不是那個味道了。&rdo;沒有人比衛太后看得更明白,外戚一族,仗的便是皇權皇寵,尤其明湛並非皇室嫡宗,將來皇孫繼位,還不知道是個什麼光景呢,倒不必這樣急吼吼的給外家加封。今日有人一提,明湛尚未說話,出乎意料地,衛穎嘉先出來推辭,&ldo;臣上叨天恩,承襲侯爵,已是倖進。且衛家雖是太后母族,亦不可與史上其他太后母族相比擬,承恩一爵,實不敢受。&rdo;明湛大公無私一揮手,&ldo;就按永寧侯說的辦吧。&rdo;永寧,這倆字兒多好。承恩承恩,暖昧的了不得,明湛想著就牙酸。下朝後,明湛理完政,還特意找老永寧侯和衛穎嘉來一道用了午膳,解釋了一回爵位的事兒。若是別人,明湛根本不費這勁。永寧侯府自然不比別人家,那是他外公家,他的母族。關鍵時候,永寧侯府是真給力。何況,他還有個老奸巨猾的外公。衛穎嘉是個老實人,老永寧侯那可是個心裡有數的,出手次數極少,不過一出手,就能定住半個乾坤。關鍵時候,舅家真沒少幫忙,明湛也不能沒良心。何玉遠遠的迎了一把,笑著給老永寧侯請安,&ldo;老侯爺好。&rdo;老永寧侯笑了幾聲,&ldo;何公公啊。&rdo;還哆哩哆嗦的往袖子裡摸東西,準備打賞何玉。何玉哪裡敢要老永寧侯的東西,他原是衛太后親自挑出來給明湛的,忙一把攔住,扶著老永寧侯,笑道,&ldo;陛下還在理政,交待了,讓奴才送您去太后那裡,等陛下與內閣說完政事,回來大家一道吃飯。&rdo;老永寧侯更加歡喜,頓時手也不哆嗦了,腿腳也俐落了,反倒跟何玉打聽,&ldo;太后身子向來可好?&rdo;何玉笑,&ldo;太后玉體安康,老侯爺記掛了。萬歲爺與太后娘娘也一直惦記老侯爺呢。&rdo;&ldo;承蒙天恩,我腿腳也還靈便。&rdo;自明湛登基,老永寧侯的那點兒病就不藥而癒。人家倒也不高調,只是偶爾出去遛達遛達,跟幾個老朋友品品酒賞賞花之類的,不在家裡死宅了。 衛太后的住所極是精緻,明湛委屈誰也不能委屈自個兒老孃啊。老永寧侯瞧著院中花草,廳內佈局,就心裡舒暢。外孫出息了,女兒的日子自然好過了。父女相見,先得行禮。衛太后命人扶住,含笑道,&ldo;父親不必多禮,坐吧。別院在郊外,這一趟也夠折騰的。&rdo;老永寧侯道,&ldo;不算什麼,為了你弟弟上朝方便,我也跟著來自家園子裡住住。&rdo;明湛搬家,朝臣都跟著搬,老永寧侯自得笑道,&ldo;前兒我還跟你三叔去騎馬了呢,他還輸了我兩罈子好酒。&rdo;衛太后笑道,&ldo;這個年紀,您可要留些心。三叔也不年輕了呢。&rdo;又問衛穎嘉,&ldo;家裡可好?&rdo;&ldo;七姐,家裡都好。我在衙門裡也都順利。&rdo;衛太后點了點頭,溫聲道,&ldo;爵位的事,是我跟明湛說的,所以明湛登基一直沒提起。按我的意思,家裡只有穎哥兒一個,也不缺爵位。承恩一爵,賞的是外戚。這爵位得來容易,可若將來想在朝廷上有所作為,難免會因外戚出身受人詬病。&rdo;&ldo;再者,也得為以後考慮一二。&rdo;衛太后語焉不詳。老永寧侯笑呵呵地,&ldo;我與太后想到了一處兒呢。&rdo;衛穎嘉亦道,&ldo;前頭姐姐進宮還有人不樂意,若是給咱們再賜爵,不得叫人紅了眼。這般就很好,叫我說,家中子弟有多大有腦袋就戴多大的帽子。有本事的,自個兒憑本事去搏個前程。沒本事的,安居樂業也不錯。若是仗著外戚的身份到處惹事生非,就真是作死了。&rdo;趙家的事給衛穎嘉留下了極深刻的教訓,明湛下手之狠,讓整個帝都的風氣都為之一變,起碼現在帝都的紈絝們在街面兒上絕對不敢欺男霸女了。衛太后對老父笑道,&ldo;阿弟有這樣的見識,家業可保,父親俱可放心了。&rdo;在衛太后看來,世上不乏聰明人,缺少的卻是有自知知明的,衛穎嘉若真能做到所說那般,起碼這一代,永寧侯府是無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