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頁(第1/1 頁)
鄭家的長河鹽場管得很好,一直穩住了鹽價不說,還賺了很多銀兩,手上又不像蔣震一樣有武裝勢力,對鄭家,那位陛下是拉攏為主的。鄭二老爺一直都是個識趣的人,自然不可能不同意。聖上到底是太后的孩子,太后都是對聖上很是忍讓的,他難道還能跟聖上作對?蔣震把這批人帶到東洋之後,他手上的人手,便又多了一些,而這個時候,程永真的一些舊部被大齊的海軍打散,他們走投無路之後,也選擇了投靠蔣震。曾經在海上,最強大的是程永真,可這會兒,卻已經變成了蔣震,蔣震的手下,單是青壯男子,便已經有了兩三萬人。這個數量並不是特別大,跟大齊幾百萬的軍隊,壓根就不能比,但在東洋,卻已經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了。尤其是,蔣震還一直都在和大齊剩下的一些海商做交易。他買了很多大齊的匠人,買了武器和糧食,把自己的手下武裝了起來,並且開始收留越來越多的東洋人。東洋的皇室和木府直到這個時候,才發現不對勁,但已經來不及了。連年征戰,他們手上早就已經沒有多少武器,還沒有糧食……要是在往後推上很多年,科技發展起來,有了報紙之類的刊物,指不定他們還能動員一下東洋的百姓,讓大家一起抵抗侵略者,但這會兒,可沒有這些,很多東洋的百姓,對皇室也就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更何況,蔣震從未做過屠殺這樣的事情,他對東洋的百姓,可一直都是很友好的。 正文完結了蔣震天然地不喜歡東洋,以前在大齊的時候,就不像其他海商一樣喜歡僱傭東洋人給自己幹活。不過,他倒也不至於無故殺人……當然,讓他們學大齊的語言,這是必須的。剛到東洋的時候,蔣震度過了一段略顯混亂的日子,但後來程永真的舊部前來投靠,他那支去給遼東鐵騎運送糧草的船隊也被他派人追回來了,還把原本打算送去遼東的糧食帶了回來,蔣震的日子,便安穩下來了。然後,蔣震就趁此機會,和趙金哥還有手底下的幾個賬房一起,編寫了兩部教材,這兩部教材,分別是簡體字的語文教材,以及數學教材。大齊的文字,是繁體字。蔣震來到大齊之後,是學了繁體字的,他也不得不承認,繁體字有它獨特的美,但同樣的,繁體字有個缺點‐‐學起來太難。一些文字特別簡單的國家,很多人不需要上學,便能學會他們國家的文字,但這在大齊,是沒人做得到的,畢竟那一個個的字,著實不好學。這些年,蔣震一直都有讓自己的手下去讀書,去學認字,但他的手下都學的很一般,認得字不多不說,有時候認識了,要寫也是寫不出來的。要讓以前從未學過字的人,學會那麼多的常用字,絕對不容易。當初在現代,簡體字和拼音的發明,便是為了把教育更快地普及開來,讓那些以前從未讀過書的人,可以更快地學會文字……現在,蔣震自然也就將之搬了過來。而這,確實是有好處的,用了簡體字之後,大家學字的速度就加快了,而拼音的存在,則是讓所有人都能統一口音。當然,鑑於很多東西蔣震自己都忘了,所以他到底不能完全複製過來……不過這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不是嗎?蔣震讓自己的手下學這些,自然也讓那些東洋人學了,尤其是他們的孩子。蔣震建起的學校裡,上午,老師會教導孩子們文化課,到了下午,則會帶大一點的孩子們去幹一些活兒,比如說裝訂書籍,種地種菜之類……讀書是免費的,他們想要一直讀書,當然就要幹活。那些東洋人並不覺得蔣震這是在用童工,倒是很感激蔣震,畢竟蔣震這麼做,讓他們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然而,蔣震這麼幹,卻是存了私心的。這些學校都有個規定,在學校裡,必須說普通話……也就是大齊的官話。蔣震當初讀小學的時候,他所在的小學,就有這麼一個規定。他所在的地方,方言其實很有特色,但就因為有這麼一個規定,跟他同齡的很多孩子,方言都說得很不好,甚至有些乾脆不會說。他收留的東洋人,都是東洋的底層百姓,本就是不會東洋的文字的,蔣震讓他們學大齊的語言,又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學習大齊的文字……等將來,這些人估計會徹底忘了東洋的語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