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關外大戰(第3/4 頁)
品返回了皮島,朝鮮軍隊也退回了本來的駐地。
事後明軍統計,此戰陣斬建奴騎兵四萬,科爾沁騎兵將近三萬。但大明一方也損失了將近三萬人馬,林丹汗部損失人馬近萬。
崇禎皇帝預計處理完所有戰後事宜,大概半個月後將起兵入關,班師凱旋。
朱天明看完之後欣喜不已,這次大勝不但大大削弱了建奴,也有效的震懾了林丹汗和蒙古諸部,而且還得到了劉興祚兄弟和南四衛的精兵百姓。
心情大好的朱天明回到家中,吩咐娟兒和薛沐妍不用做飯,而是差人去讓酒樓送來了一桌豐盛的酒菜,和二美好好的慶祝了一番,三人飲至入夜才罷,朱天明已經有了幾分醉意。
之後的五天朱天明不停的穿梭於團部、兵工廠及演兵場之間,盡一切可能的調配資源、人手,提高兵工廠的生產力。
經過多方的通力配合,兵工廠日以繼夜的加班生產,終於一個整編百戶列裝了新式火帽槍,手榴彈也是生產了不少。
朱天明正要前往研究所,去跟宋應星他們聊聊新的研製計劃,忽然聽得皇宮方向響起了陣陣鐘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朱天明一愣,心中隱隱感覺到不妙,於是馬上叫來身邊一個老兵問道:“聽到了嗎?這是什麼鐘聲?”老兵神色緊張的回答:”啟稟將軍,這應該是宮中的景陽鐘響了,可能出大事了。”
朱天明聞言心中一沉,立即趕回團部換好袍服騎上戰馬朝著午門飛奔而去。
到得午門之前,只見所有朝臣勳貴正從午門魚貫而入,每個人的面色都不太好。
來到平臺附近,由於朱天明沒有正式的品階官位,所以不敢登上平臺議政。
正自發愁的時候,只見老將軍秦良玉與石柱宣慰使馬祥麟來到近前,秦老將軍一手抓住朱天明的手腕道:“我兒隨我來。”
說罷,拉著朱天明登上平臺,讓朱天明站在自己和馬祥麟的旁邊。
只見御座之後又設了兩個座位,座位之前垂著紗帳,兩側也擺放了五張太師椅。
少頃兩位端莊華貴的婦人坐到了紗簾之後的座位上,正是天啟帝皇后張氏和崇禎帝皇后周氏。
眾臣向二後行禮朝見已畢,張皇后道了一句眾卿平身,眾臣起身,五位監國大臣坐在了那五把太師椅上。
張皇后頓了頓道:“今日敲響景陽鍾緊急召滿朝臣公入宮是有緊急軍情奏報,哀家和周皇后都是女人,這軍國大事都是不懂的,具體的讓英國公跟大家說吧。”
說罷英國公張維賢向二位皇后拱了拱手,對眾臣說道:“剛得到緊急軍情奏報,北直隸一帶的響馬賊裹挾民眾強徵壯丁,前一陣進入太行山區便沒了蹤影。
今日卻出現在了京郊房山縣,估計有五、六萬人馬。那裡的守軍是很難擋住賊兵的。房山縣到京城不過百里,所以想請諸位同僚議一議防守京城之事。
崔兵部,這兵事原本就是你的該管,有什麼意見?”
崔呈秀立即出班躬身施禮道:“啟稟二位娘娘,微臣雖掌兵部,但若論知兵善戰卻遠不及二位公爺,還是請二位公爺主持京城防禦之事,微臣一定鼎力支援。”
張維賢看了看朱純臣,朱純臣道:“賊兵來勢洶洶,若攻京城,西便門、廣寧門、右安門將首當其衝,其次便是阜成、永定二門。尤其是廣寧、右安二門更是重中之重。
現在京中留守的三大營、各衛所及天子親軍總兵力共計十二萬。分守各門及城牆實在是捉襟見肘,依我愚見,分散開來更顯力量單薄,不如將兵力集中於一處,出城與敵野戰。”
英國公張維賢想了想道:“我覺得出城野戰太過冒險了,一旦有什麼意外變故,大軍盡在城外,若開啟城門讓大軍進城,則賊兵也必會趁機奪門而入。
若不開城門則大軍將無依託。萬一敗了那將是萬劫不復啊。倒不如徵召城內青壯協助守城,依託堅城之利,賊兵短時間也奈何不得。
與此同時派信使出城詔令附近駐軍入京會戰,再派軍驛快馬奏請皇上,請皇上速速率兵回援較為穩妥。”
兩位國公發表完意見後,下面眾臣也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辯了起來。內閣三輔臣卻對軍事一竅不通,完全插不上嘴。
正在此時老將軍秦良玉出班奏道:“二位公爺所言均有道理,依老身來看倒不如大軍主力堅守城池,派人向皇上及周邊告急。
同時助老身些兵馬,老身願與我兒祥麟率白桿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