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偷樑換柱和既往不咎(第1/2 頁)
約翰和阿蘭聽到這兒,表情變得很不好,一起搖頭。
阿蘭直接說道:“請原諒我的直接,先生,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讓我們公司拿到這筆貸款,但這筆錢始終都是需要我們去還的。
而且,你憑什麼來決定我們自己的錢的用途?”
“這不但可笑,而且可恥!”約翰有些憤憤不平,“你這是在揮霍我們對你的好感,年輕人!”
沒辦法了,傀儡術!
“坐下吧,先生們,我們慢慢談!”
這個悄無聲息的小法術真實用。
隨著劉廣林的邀請,原本準備離席的兩兄弟又安靜地坐了下來,只是眼神比較奇怪而已。
“那麼!關於我們在大陸投資創辦晶圓廠這個事情,你們怎麼看?”
劉廣林認為,自己有必要了解下,在普通的米國人眼裡,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嗯,不合時宜或者說是不切實際。
“這不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先生!”約翰的聲音有些奇怪的變調,忽快忽慢地說,
“矽晶體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我國已經準備好出臺政策,對你們進行技術封鎖。”
一想到後世,國家想盡了辦法,可在晶片產業這一塊,產品距離國外還是有四五個代差,劉廣林就很頭痛。
現在,就算自己把這個晶圓廠搞起來了,在技術封鎖的情況下,想要有所作為,不但需要漫長的時間,還需要海量的資金。
靠自己這種小偷小摸一樣的小動作搞來的幾個錢,肯定是沒有辦法撐下去的。
所以,晶圓廠搞起來之後,還是要交給國家去搞。但國家現在到處都在搞建設,哪裡有多餘的錢搞晶圓廠呢?!
這麼一想,劉廣林多少就有點沮喪。
不過,沮喪歸沮喪,怎麼把這個晶圓廠辦起來才是眼下的正事。
任何時候,有沒有和好不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我的東西可以不好,但只要我有,你就卡不了我的脖子。
不過在辦正事之前,政治上的風險必須要先考慮,不能因為一個晶圓廠就打亂國家一盤棋。
劉廣林振作了下精神,隨口問道:“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來規避這一塊的政治風險?”
“先生,”約翰搖頭說道,“如果您的主要目的,是要規避在大陸創辦一座晶圓廠的政治上的風險,這在技術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阿蘭也跟著接話道:“您只需要收購一家能夠生產或者銷售晶圓廠裝置的公司,讓這家公司向我們注資,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向大陸投資建晶圓廠了。
即使國家的投資政策變了,也沒有任何關係,因為這是我們大股東的業務範圍。
而且,我們的業務是發生在禁令釋出之前的。”
劉廣林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麼簡單的做法就可以讓國家政策禁令變成一紙空文?!
看來,既往不咎這種處世法則,在各國都有一點市場。
不過,想想還是有些不可能。畢竟,在這種關乎國運的事情上,既往不咎應該也不會這麼好使。
阿蘭看得出劉廣林的不相信,聳了聳肩膀,“您知道,這種做法東亞一帶,是非常成熟的。
他們總是以一家米國公司的面貌出現在一個有政策風險的行業裡,默默發展,透過股權交換、稀釋等等一系列手段,慢慢改變公司主體。
要不了多久,一家看似米國的島國公司、臺民公司就這樣出現了。
當然這中間會發生一些費用,或者是繳納數額不菲的罰款,或者是花費差不多的金錢來公關。”
聽到阿蘭這麼一說,劉廣林倒是想起來了,這種手段他在後世已經屢見不鮮了,不就是偷樑換柱嗎?
外國的商人沒少這麼幹:哈爾濱啤酒、中華牙膏、上好佳、徐福記等等,這些看似本土品牌的外國貨,根本數不過來好吧!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
劉廣林搖了搖頭,甩掉這些無謂的思緒,看向阿蘭那鐵灰色的眸子,“這樣啊!確實是我思慮不周了。
那麼,和晶圓加工相關的公司,你們有什麼推薦?”
約翰和阿蘭交換了下眼神,簡單溝通了幾句之後,一致推薦一家名叫“稻盛電子”的公司。
“為什麼?這家公司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阿蘭解釋道:“稻盛電子實際上是尼康和村田機械兩家公司在矽谷的派出機構,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