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關注與揣測(第1/2 頁)
“劉書記你好!我是《楚天日報》的記者郭曉丹,我想請您介紹下,這次大規模招考公務員的大背景是什麼?
也就是說,是什麼促使您和西陵市委,決心要大規模招考公務員?”
在場的記者都是有水平的,看到《楚天日報》願意在這件事情上窮根究源,一時間都有些興奮,熱切地看著劉廣林,希望能從他這裡得到一些亮眼的新聞素材。
但,這畢竟不是八卦現場,這是一家政府機構的新聞發言,氣氛當然很嚴肅。
劉廣林的神情和語氣都很嚴肅,他鏗鏘有力地回答道:“因為我們的機關幹部隊伍,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候了!
全國的經濟都在高速發展,整個世界都在飛速的改變,所有事物的本質都在不停運動,憑什麼我黨的幹部就能巋然不動?
在微型計算機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機關辦公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必須更新換代,不然就會被時代拋棄。
當然,這還是現實的一方面,也算不上是最為緊迫的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在這次大規模招考前,有過一次全市黨政機關幹部摸底大考。
考試的主要內容分成三大塊,最重要的一塊,就是學習我黨新的理論知識,尤其是去年領導人在閩粵省發表的劃時代的理論精神。
但摸底考試很不理想,很多領導同志的思想觀念,不但落後,而且守舊。
這個才是我們西陵市委,不得不採取這種壯士斷腕一般的清退措施的主要原因。
技能不會,我們可以教,只要你肯學,總是可以學會的。
但是,這些人不但沒有虛心學習新知識的思想,甚至還在干擾其他願意學習新思想的同志,那怎麼能行?!
為此我們西陵市委不得不斷然採取清退措施,一次性清退了594名幹部。其中不乏科級甚至是處級領導幹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為了我黨永葆青春,我們應該也必須向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這個就是我們這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公務員的根本原因。”
劉廣林的這一席話,既在這些記者瞭解到的情況當中,又出乎了這些記者的猜想之外。
原來,西陵市委清退這些幹部,不是因為這些文化水平低、政治素質差,而是他們根本沒有學習新思想的原因。
這樣看來,這些被清退的幹部也實屬咎由自取了,並不值得同情。
儘管如此,一個地級市,一次性清退了這麼多人,也實在有些駭人聽聞。
所以,劉廣林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很多記者們被震驚當場,吶吶無言。
就在這時,一名穿著老氣,打扮樸素的中年女記者站了起來,吐字清晰地發起了提問。
“劉書記你好!我是《瀟湘晚報》的記者陳婷婷。
請問你們這種大規模公開招考公務員的行為,會不會形成一種長期的制度?
還是說,這次的大規模招考活動,僅僅只是對前次清退幹部的一次性補充?”
隔壁省來的記者呀!
劉廣林有些驚訝,都二十一世紀了,公務員選拔的最重要途徑,甚至可以說是唯一途徑,就是參加公務員考試了。
當然,在校的選調生情況不一樣,不好一概而論。
但是,這項政策不是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成為一項重大的組織制度了嗎?
所以,他大致回憶了一下公務員招考的發展經歷,發現目前公務員招考活動,還沒有完全形成規範和制度。
也就是說,現在,2001年,還是推薦制和招考制並行的時候。
那麼,理論上說,哪怕是一個縣委組織部的部長,甚至級別再低一點的鄉鎮一級領導幹部,還是有很大機會把一個什麼都不是的人,提拔成為公務員,走進體系內的。
至於縣委書記、縣長這些人,手中的人事權更大,那就更容易了。
一想到這裡,劉廣林立刻明白這位《瀟湘晚報》的陳婷婷問這個問題的真實含義了,也明白為什麼瀟湘省委會宣傳部會把她派遣過來了。
因為瀟湘省正在搞公務員改革!
想明白了前因後果,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感謝瀟湘省的關注啊!這讓我們這些在探尋摸索公務員選拔制度的人,倍感溫暖!
首先,我要強調一點的是,一直以來,為我們的事業貢獻出了絕大力量的公務員分配推薦制度,已經到了正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