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以真心換真心(第1/2 頁)
張愛英越想越頭疼,一時也顧不得什麼修廁所了,決定回家給兒媳婦好好說說這事。得解釋清楚,她可真不是那種故意給兒媳婦埋雷的惡婆婆。
誰知道姜琬聽她問起,直接反問:“可是娘不就是為我修建的嗎?”
在她看來,婆婆和祿哥兒都在村裡多少年了,哪可能有什麼不習慣的,肯定都是因為她。這真不是她自戀,是因為她感覺到了婆婆對她的好,雖然覺得自己其實也還能適應,但婆母的好意她更不能拒絕。只有不夠親近才需要客氣,她覺得他們是一家人,這種好沒必要推拒,那反而顯得生分。
姜琬坦然接受了,內心也堅定要對婆母好。人都是以真心換真心,這樣就很好。
張愛英想說不是,看著她那完全真誠的神情,她也沒法全然否定,不然有種對不起人的心虛感,也是挺莫名其妙的。她只能說:“肯定不全是因為你啊,我也是想著這樣一來自家都方便,那廁所修好了,也不是方便你一個人不是?怎麼就能說都是……”
她說不出外頭人嚼舌根說的那些話來。
姜琬又笑了:“娘,你都說了也不是方便誰一個人,一家子受益的事,是不是我也要受益?那不就對了。別人說的其實也沒錯,我就是得了好處啊,讓他們說去吧。那也沒什麼的。”
真沒什麼,村裡人嚼舌頭還是有限的,甚至都不敢當面說什麼。像陳彩妮之前那樣就算是很出格很膽大的了,都是仗著跟他們一家關係好。那種關係不好的,可但凡有幾分腦子,或者少了幾分膽子,可都不敢直接到他們面前來瞎咧咧。至於到外面說,呵,一群鄉野之人的話那能完全當真麼?
至少姜琬就是不那麼在意的。
這種不在意,有一小部分是由於出身的原因,對莊戶人家的輕忽。但更大半的原因還是在張愛英身上——她都不在乎那些人,姜琬又何必再聽那些人說什麼?也可以說是底氣。
她又不是跟那些人生活,那些人的言論想要影響到她也只能透過婆家。可現在婆家的人根本都不是那種會被小人流言所裹挾的人,她又還有何懼?更別說在乎了,聽都懶得聽一句的。
“當真這麼想?”
“當真,我不騙孃的。”
張愛英盯著她的眼睛,滿滿的都是認真和坦然。沒有壓抑沒有躲避,她也慢慢放心了。
唉,都是紅樓夢看多了,讓她總覺得那些個大家小姐都是心思很多的,她們又不能說出來,還得有個賢良淑德的樣子,可不就只能憋屈自己。張愛英就是怕她也那樣,那就得把自己憋屈壞了。
不過她轉念又想,那種大戶人家的女孩子心思多,又哪裡是心思多?分明就是被賢良淑德的條條框框給拘束了,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甚至連說出來,吐露心聲都容易成為罪過。
為什麼古時候好些個閨閣女子都愛偷偷看那些個情情愛愛的禁書,什麼西廂記牡丹亭,那純粹就是被父母養傻了,稍微有個什麼事情都不准她們做,又不準出門,又不準讀書學習,這不準那不準的,那還不能有個精神消遣了?這種幾千年的規訓下來,就給人養成一種女人就是感性追求愛情,只有男人才會理性搞事業征服天下的刻板印象。其實哪裡是女人就只會追求愛情,分明是幾千年來都不準女人追求事業,只能困於後宅方寸之間,爭取男人就是女人想要爭權奪利唯一的途徑,那些男人們巴不得把女人都馴化成戀愛腦。好不容易編個花木蘭出來,可替父從軍功成名就了,最後結局都是解甲歸田嫁良人:一個諷刺的事,說到花木蘭以女子之身從軍征戰建功立業,他們就說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女性;可一說到花木蘭解甲歸田嫁良人,他們就連她的丈夫名姓生平都給弄出來了,還說那都是有什麼什麼史料可以考據佐證的。
張愛英不是什麼歷史學家,她不知道花木蘭人物的真假,但她其實也嚴重懷疑花木蘭故事的真實性。為什麼?因為女人也是人啊,人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又怎麼可能輕易地放下,至少心甘情願解甲歸田就完全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木蘭從軍建功立業的故事,那結局也只會有兩個,一則手握兵權出將入相,一則因為女兒身被朝堂排擠功敗身死。心平氣和直接放手是怎麼想都不可能的。
在張愛英看來,能寫出花木蘭這個故事的人是純粹就不把女人當人的,其目的也就只是對女性簡單直白的規訓:孝順父母為國效勞需要你的時候,就是女人你也得上,必須上;可一旦戰事平定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你是個女人,那一切榮耀就都跟你無關了,你就得乖乖退回後宅,嫁人生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