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問到點子上了(第1/2 頁)
“到了現在,這事兒也確實是時候知會一下姜家了,畢竟借了他家姑娘的名頭。不過我想臨江仙都鬧了這一出,他們應該也不至於生氣。”
反倒還得感謝他們這麼來一下,若是以後有人攀扯出姜家姑娘也去過臨江仙,就可以把這回的事情說出來——她們是去過,但那是跟很多閨秀一起去的,是開詩會,完全的光明正大,而且之後察覺不妥,沒有一次是獨身去的。
當然,估計也沒多少人會去翻這種舊賬。主要臨江仙之前包裝的太好,還真有不少追求風雅的去,像春風樓那種詩會,臨江仙也會舉辦,不過門檻就更高了,那真的是才子才女才能進去的,甚至有以能進臨江仙為榮的風氣。
不過也確實,風氣再開化,到底是男尊女卑的時代,女子們出門的機會到底還是沒那麼多的,姜家的規矩更多,去的時候就更少了。
面對張愛英第二天又上門,還是直接來的祖宅這邊,馮老夫人也很驚訝,趕緊請了人進來,等聽了張愛英所說,她臉上的笑容就全消失了。
昨日臨江仙的事兒可以說鬧得滿城風雨,街頭百姓都知道的事,他們這樣的人家也不可能聽不到。就在今早,老夫人還把兒媳和孫女都叫來訓誡敲打了一番,對以後出門赴宴什麼的要更慎重。
可她萬萬沒想到,這事兒竟然還真牽扯到他們姜家,而且裡頭還有這樣的隱情。
該怎麼說呢?對方雖然確實打了自家女孩兒的名號,但從頭到尾都沒有真的牽連到他們。甚至也可以說事情辦得漂漂亮亮,摻和其中的那個什麼徐大力已經死了,春嬌也被衙門控制了,應該說不出什麼攀扯姜家的話來,至於背後或許還有人指使,但只能用這種陰損招數的人,成功了也就罷了,沒有成功誰還會跳出來自爆嗎?
所以說,姜家其實完全不用擔心會扯到自家頭上。
但是,難道她就要為此感謝對方嗎?想想若不是因為對方挾恩圖報,若不是這親家有個不靠譜的親家,又怎會有這一切?
“這事兒要算,也怪不得你們。”馮老夫人還算是通情達理,心中有埋怨但終究還是理智佔了上風,“對方是有心算無心,不是你們也會是別人。不過我怕是對方一計不成再生一計,親家太太可知他們是受了何人指使?”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愉快,哪怕心裡頭都有不滿呢,也知道什麼是根本,瞧這一下就問到點子上了。
張愛英還真知道,只能說何家對她也算是開誠佈公,雖然事情發展遠遠超過了她的預料,但人家沒藏著掖著騙她入局就還可以了。不能要求太多。
只是正因為如此,事情牽連甚大,她更不能鐵口直斷也不好現在就說出來,萬一人還有什麼部署呢?
所以她只來了個官面回答:“回老太太的話,如今我那不爭氣的弟弟在衙門裡,春嬌也已經被逮捕,且還事涉臨江仙這樣的大案裡頭,想來衙門定能查個水落石出的。”
馮老夫人就明白了,不管是不知道還是不敢說,人家這話還是說得挺客氣的。而且,聽她說的來看,之前猜的還真沒錯,人跟何家的關係還真不錯。
這讓馮老夫人不由對她高看了一眼,同時心裡也有些打鼓,之前就聽到說這事兒是蘇縣令一力主辦的,縣衙裡都還在爭鬥,聽了喬家太太這話,更確認了這裡頭的事兒怕是不少。讓她對這位鄉下親家有些刮目相看的同時,也在猶豫該怎麼對待她。
有這一回,對方明擺著就是跟何家那邊,也就是蘇縣令一邊的。那他們姜家跟這位親家太太走的太近,會不會也讓人覺得他們倒向了蘇縣令?
也不怪馮老夫人這麼想,百姓或許還不覺,可對縣城裡有頭有臉的人家來說,縣衙裡分為兩派那是誰都清楚的。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要說大慶朝多數地方都怕是如此,因為朝中的人事迴避制度,官員不得在本籍及臨近州縣任職,所以基本都是外來的縣令搭配本地的吏員。儘管現在的官和吏是有天差地別的等級差距的,可落到基層的話,其實吏有時候更難對付,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往往是家族世襲,在地方盤根錯節,形成了一個堅固的圈子,就造成了鐵打的吏員流水的縣官這種局面,甚至往往很多縣令都是被吏員直接架空的。一個不愛管事的縣令遇上何種情況肯定樂意,那彼此相安無事也就還好,可一旦縣令想要做點實事,難免就會被這些地方力量掣肘,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為了爭取實際掌控權,吏員們都得弄點事出來,更別說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了。
很不巧,如今這位縣令蘇文進,就是後者。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