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皇上聖明(第1/2 頁)
杜菡萍目掃一眾,尋找新謀臣何在。
顧孟禎告知。
“杜愛卿莫尋,他有事告假,不在殿中。”
滿覺事有蹊蹺,杜菡萍將信將疑。
“敢問皇上,這位新謀臣,何許人也?”
顧孟禎龍眸,一抹自豪。
“他本是璃王麾下,因與之不合,故投誠於朕。”
杜菡萍心頭一震,連忙進言提醒。
“璃王殿下多謀,皇上切防,此人詐降。”
顧孟禎果於自信,如持左券。
“如無舊年一點誤會,以他家世而言,他合該追隨於朕,投身璃王,實屬無奈。”
“杜愛卿無需疑他。”
杜菡萍勉強應聲。
“微臣遵旨。”
她不懈奉勸。
“皇上為圖大事,謀略之人,自是多多益善。”
“微臣所諫,蘇大人之事,請皇上三思。”
見她如此鍥而不捨,顧孟禎微微動搖。
“杜愛卿言之有理。”
“看在蘇愛卿追隨多年、途窮而不棄,朕給他一個申辯機會。”
“來人,傳見蘇鼎。”
其餘眾卿,紛紛上奏,各抒己見。
期間,蘇鼎奉召而至。
禮罷,入座,恭聽聖上詢問,蘇鼎一絲不苟作答。
“回稟皇上,微臣舊見不移,封正臺有失,太醫林大人運籌帷幄之中,決計擺脫不了嫌疑。”
顧孟禎言簡意賅。
“朕已經言定,願意付之信任。”
蘇鼎不與糾纏事理之間,鬥不過林暮,便換個思路,自解自救。
“處置小林大人,不急一時,微臣不多勸諫,只消皇上防備一二,便矣。”
“前時,微臣便有上稟,銅事臺內,互相袒護之舉,極為盛行。千巖雪山敗計,安、許二位大人心向,很是可疑。”
“封正臺之計,銅事臺諸位置身事外,推著密樞臺吾眾衝鋒陷陣,利用盡,順勢扣上罪名。”
“微臣今日蒙難,定是安、許二位大人,聽從玥皇之命,藉著封正臺之計,襄助敵勢,剷除異己、拉攏良臣。”
“皇上假若任由妄為,我方必定敗局,惟請聖裁明斷。”
杜菡萍配合得當,眼色示意所有下屬。
眾人附和。
“惟請聖裁明斷。”
一聽矛頭,指向銅事臺,安朋奕急忙辯駁。
“啟稟皇上,蘇大人之言,微臣不敢苟同。”
“眾所周知,六皇女殿下,公然改隨帝瑾王;千巖雪山,亦是六皇女採用拖延戰術,放走帝瑾王。”
“六皇女,職在密樞臺,乃蘇大人之外孫女。”
“前後二者,俱與密樞臺,脫不了干係。”
“請皇上聖察,銅事臺吾眾,著實冤枉。”
銅事臺其餘高位,異口同聲。
“請皇上聖察。”
合謀合作、懿為君臣,走過四十載,顧孟禎稍作試探,便知蘇鼎,沒有易志。
龍眸疑雲,逐漸消散,他沉聲靜氣,神態平和。
“眾卿稍安勿躁。”
“敵勢不見發難,友者己方,倒先吵得不可開交,實不可取。”
眾臣應聲。
“微臣知罪。”
顧孟禎泰然,喜怒不形於色。
“朕頓言之時,忖度有思。”
“杜愛卿所論,不無道理,蘇愛卿一片赤誠,無有二心。”
“蘇愛卿所言,也算合理,衝鋒陷陣皆為良臣,佞者必定置身於外。”
“安愛卿言之有據,毋庸置疑,前後二者,俱與顧憶荷脫不了干係。”
“因此,朕得出結論,封正臺有失,除玥皇之謀,便是顧憶荷遊走其中,企圖瓦解我方之勢。”
“眾卿,切莫中她詭計。”
蘇鼎不語,餘者應和。
“皇上聖明。”
這時,許明騫至,經由通稟,走進正殿,禮罷就座。
顧孟禎吩咐安朋奕,將他們商議之事,轉述許明騫。
許明騫側耳傾聽,最後給出相同結論。
“皇上聖明。”
顧孟禎回之一笑,繼而,移目蘇鼎。
“蘇愛卿是否探明,顧憶荷究竟是真心改志,還是詐降蟄伏?”
蘇鼎恭謹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