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林甫的反擊(第1/2 頁)
南薰殿被烘得暖洋洋的,李隆基坐在上面,愜意地看著去年一年的國庫收入彙報,臉上時不時露出滿意的微笑。
“五十萬貫銅錢,只多不少,好,建寧辦得好!”李隆基終於忍不住了,大聲讚歎道。
楊國忠趁機說道:“今年只會更多,而且臣派人去查訪過洛陽的雲秀坊,雲秀坊一個月能織出一萬匹絲綢!”
“當真?”
楊國忠拍了拍胸脯說道:“千真萬確!”
一個月能紡織出一萬匹絲綢,這是什麼概念?
天寶三載,大唐的稅收中,將綿折算之後,絹大概840萬匹。
這是整個大唐的一年收上來的。
一個洛陽的雲秀坊一個月紡織一萬匹,一年就是12萬匹。
是不是再組織一百個雲秀坊,就直接超過了大唐一年的租庸調裡所收的絲綢?
洛陽並非大唐紡織中心,大唐的紡織比較發達的地方在河北道和河南道,還有蜀中,以及江南一帶。
洛陽的雲秀坊能做到一個月紡織一萬匹,那河南道的宋州、亳州本就是紡織興盛之地,是不是可以紡織得更多?
還有蜀中。
李隆基突然感覺自從李倓做了個澄心堂開始,這賺錢就變得容易了起來。
一邊的王鉷臉色有些難看,風頭都被楊國忠出了。
“楊卿,你之前跟朕說今年建寧郡王可以鑄造一百萬貫銅錢的。”
“是的。”
“這件事,可不能食言,你可是保證過的。”
“臣保證,絕不會有問題。”
這時王鉷終於忍不住站出來了:“陛下,去年山東各道的庸比前年多了整整一倍,這都是陛下的聖德感動了上天,賜下祥瑞,百姓豐衣足食,自願上交更多的庸。”
“朕正準備說這件事,這件事你辦得很好。”李隆基又順便將王鉷表揚了一番,“十郎跟朕說了,他推薦楊慎矜為戶部尚書,引薦你王鉷來做戶部侍郎。”
王鉷一聽,立刻大喜,連忙拜謝:“臣何德何能,承蒙陛下器重,必鞠躬盡瘁萬死不辭!”
一邊的楊國忠聽到這裡,肺差點氣炸了,但又不敢發作。
“十郎。”
“臣在。”李林甫出列。
“折衝府現在情況如何?”
李林甫頓了一下,說道:“回稟陛下,江南道已經確認無兵源,河南道也無甚兵源,河北道折衝府已經在前年就沒有兵源了。”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大唐官方的地方武裝徹底崩壞。
這也是顏真卿為什麼建議李倓在地方招募勇士訓練的原因。
天寶年間的兵力主要都集中在了邊境,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兩個月就打到了洛陽,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
這也與大唐兵制崩壞有極大的關係。
一個制度崩壞之後,要建立新的制度,李隆基打算用募兵制來填補。
可是募兵制短時間內是無法完善的,必然存在大量漏洞,地方兵源空白就是致命的漏洞之一。
後來大宋的解決之道是禁軍在京畿,廂軍在地方。
李隆基又問道:“那朝堂上下對募兵的看法,到底有沒有定論?”
“已無定論,從去年開始,盧龍、范陽兩鎮皆以全面開始募兵,安祿山彙報的募兵情況十分順利,兵源充足,士氣旺盛,最重要的是,招募入伍計程車兵,家人也在邊疆,這樣士兵不會因為思念親人而沒有戰鬥力。”
一邊的楊慎矜想說點什麼,但卻選擇了沉默,因為他知道說了等於白說。
楊國忠立刻趁機說道:“陛下,既然如此,那劍南道其實也可以採用此方式。”
“準!”
“陛下聖明!”
劍南道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鮮于仲通都是楊國忠的人,楊國忠自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往自己身上攬資源的機會。
準確地來說,楊國忠曾經是鮮于仲通的人。
楊國忠之所以到長安,也是章仇兼瓊與李林甫關係不合,章仇兼瓊便讓鮮于仲通安排人到長安來巴結關係。
楊國忠就有了這個機會。
不過現在楊國忠搖身一變,各個重要官職在身,又是貴妃的堂兄,於是雙方就反過來了。
其實楊國忠自己也在佈局,給劍南道多拉一些資源,以後自然是大有用處的。
剛從南薰殿回宰相府,李林甫就接到了從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