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本王有錢,難道不該任性嗎!(第1/2 頁)
雲秀坊的絲綢製作成本,因為產業化的原因,在不斷下降,已經降到一個比較可怕的數值。
目前哪怕是人工成本算上,利潤也可以達到80%左右。
一是絲綢的利潤本身很高,二是生產力提升,邊際成本降低。
既然絲綢利潤這麼高,為什麼大家不都去紡織?
絲綢最大的成本不是材料成本,而是時間成本。
學織絲綢需要時間練習,織絲綢更需要時間。
時間成本是產業化最大的限制。
就算一個商品單價利潤再高,如果製作週期長,它都無法規模化。
一旦不能規模化,就不能壓低供應鏈的成本。
加上有技術限制,自然願意參與進來的人就不多。
所以,產業化是必須有一定的生產力做基礎的。
那現在李倓的一匹絲綢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呢?
大概在120文錢。
他一個月如果生產一萬匹絲綢,總成本1200貫。
一萬匹絲綢總價值是6000貫。
鑄造一貫銅錢所需要的成本是750文,價值6000貫的絲綢換取材料後,算上人工成本,可以鑄造出價值8000貫的銅錢。
而這價值6000貫的絲綢,總成本是1200貫。
1200貫,只需要經過絲綢加工和銅錢價格,就變成了8000貫。
50萬貫銅錢的成本是貫。
但在過去,實際上50萬貫的銅錢的鑄造成本是37.5萬貫。
以李倓這種商業模式來算,節省了30萬貫。
這37.5萬貫,是朝廷撥發的鑄錢的費用。
既然節約了30萬貫,那再增加20萬貫到銅價上,把銅的價格提起來,不過分吧?
什麼?
大唐有商業管制?
我少府監鑄錢監買銅,還受商業價格管制?
按照這麼算,拿出20萬貫去買銅,還節約了10萬貫的成本。
這10萬貫,我李倓放到自己口袋裡,不過分吧?
這都是從整條產業鏈上節省下來的成本。
這就是市場槓桿原理。
我把50萬貫的任務完成之後,自己再用絲綢繼續買銅,囤積起來,或者買銅礦,自己開採,不過分吧?
等絲綢的產量在市面上提升後,絲綢降價是遲早的事。
絲綢不值錢了,但銅不會受到絲綢的影響,銅就是硬通貨。
總之,這一個週轉下來,政治任務完成了,還能在裡面賺錢,還能囤積銅。
只是小贏、中贏、大贏,和贏麻的區別啦。
元載倒是沒有多問關於錢的問題,朝廷對於鑄錢一事,也是有預算撥發的。
畢竟鑄錢是硬性需求。
元載說道:“若是貿然提高銅價,會不會被……”
“朝廷買銅,不受市場制約。”
“那大王準備提到多少?”
“提高一些即可,只要提高價格,民間那些銅商會紛紛排隊賣給我們!”
“既然如此,絳州一帶是不是也可以提高一些?”元載說道,“絳州可是有大量的銅礦,不過……”
李倓問道:“不過什麼?”
“絳州是長安少府監在管,而且河東一帶的官員錯綜複雜。”
“無妨!”李倓淡淡說道,眼中卻閃爍著興奮的光,“絳州難道還不是大唐的絳州不成!”
“我覺得元載說的不無道理,江南道可以安然無事,那裡並未出現錯綜複雜的問題。”顏真卿說道,“至於絳州,我們就要想辦法了,我們得做好一些準備,若是絳州出現問題,該如何處理,大王在聖人那裡允諾了五十萬貫,是不能耽擱的。”
李倓斬釘截鐵地說道:“如果絳州出問題,本王就親自帶人去一趟絳州,看誰敢有問題!”
“此行不妥。”元載立刻反對道,“大王在洛陽任職,要出洛陽,必須朝廷允許。”
“你放心,本王已經給了聖人一份奏疏,他同意必要的時候,本王可以離開洛陽。”
元載更是驚訝,他甚至震驚地看著李倓,聖人竟然對建寧郡王信任到了這種程度?
那看來楊國忠的大腿根本不需要抱了,抱住建寧郡王的大腿,不就行了?
元載說道:“既然如此,那下官就讓人去絳州聯絡民間銅商,及時向兩位彙報情況,但下官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