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 第317章 長安和潼關的博弈

第317章 長安和潼關的博弈(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這個問題就牽涉到到底何為忠君呢?

皇帝如果被奸臣誤導了,做出一些不利於社稷的決策,讓臣子來執行,臣子要執行嗎?

是執行,還是幫皇帝糾正過來?

這個問題,在中國歷史上,爭論了數千年。

無數忠臣良將都在這個問題上踩過坑,不知道如何選擇。

眼前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正史上,選擇了按照皇帝的命令來執行,最後被斬首。

高仙芝和封常清沒有立刻回答李倓的問題。

李倓也沒有逼著他們表態。

等高仙芝離開之後,李倓問武意:“訊息送出去了麼?”

武意說道:“早兩天前我剛進潼關城就安排人送出去了,現在應該已經到達潼關。”

“好。”

“郎君,長安真的會信嗎?”

“會啊,怎麼不會。”

“但長安距離潼關並不遠,只需要派人核實即可,而且高仙芝必然也早已派人回去送捷報,現在朝廷接到的應該是潼關的捷報。”

“你知道現在最害怕的人是誰嗎?”李倓問道。

“是誰呢?”

“楊國忠。”

“楊國忠?”

“安祿山起兵造反是以誅殺他為理由,蠱惑全軍,如果長安能殺掉楊國忠,至少叛軍內部會快速出現分歧,影響叛軍人心。”

武意這才反應過來,說道:“有道理啊!那長安為何不殺掉楊國忠?”

“因為聖人不想殺。”

“聖人為何不想殺?”

“因為楊國忠是貴妃的兄長,楊國忠又是宰相,絕對支援聖人,現在安祿山謀反,聖人的威望大損,朝堂上下早有人提出傳位太子,太子黨在此時已經抬頭。”

李倓平靜地說著。

“往日,太子黨被打壓得抬不起頭,沒有人敢為太子出頭,現在不同了。”

現在確實不同了,正史上,為什麼有馬嵬驛之變?

其實在安祿山舉兵造反的那一刻,李隆基的威望就已經大損。

安祿山南下中原,朝廷就已經有人提出傳位太子。

包括李隆基自己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他還是沒有主動傳位。

安祿山攻破洛陽,李隆基惱羞成怒,把氣全撒在高仙芝和封常清身上,其實是找替死鬼。

後來李隆基逃出長安,在馬嵬驛突發兵變,是下面人一次情緒爆發。

對於李倓的話,武意似懂非懂地說道:“太子黨抬頭,聖人為何就不殺楊國忠了呢?”

“因為楊國忠一定會打壓太子黨。”

“可是楊國忠和郎君是好朋友啊!”

李倓頗有深意地看著武意,說道:“政治場上,哪有永遠的朋友?”

“郎君之意是……”

“楊國忠的宰相之位來源於貴妃,貴妃之所以是貴妃,是受到聖人的寵愛,所以楊國忠想要保住宰相之位,只能堅定地站在聖人這一邊,他不會允許太子黨在這個時候搞事的。”

頓了一下,李倓繼續說道:“同樣,聖人也不會再這個時候殺楊國忠的,殺了楊國忠,太子黨就沒有人制衡了。”

“原來如此。”武意不由得感慨政治權謀實在過於複雜,同時也佩服李倓的聰明。

“楊國忠最害怕,如果一旦有傳言說潼關破了,或者又有傳言說各地都請求聖人誅殺楊國忠,楊國忠會怎麼做呢?”

武意搖了搖頭,還是不懂。

李倓笑了笑,喃喃道:“會逃跑。”

正史上,李隆基逃亡蜀地,就是楊國忠的主意。

很簡單,楊國忠是川西人,那裡是他的地盤,他過去之後,就是他說得算了。

這叫挾天子以令諸侯。

當然,也是李隆基自己慌亂六神無主了,才會聽從楊國忠的話。

假設,當楊國忠聽聞局勢惡劣到一定程度之後,他絕對會逃跑!

因為他沒有第二個選擇。

李隆基絕對會答應他的主意,因為李隆基對外和對內都沒有第二個選擇!

四月二十日下午的時候,也就是李倓甦醒的這一天下午,長安。

焦慮已久的長安,此時就像久逢甘露,變得輕鬆下來。

因為早在昨日,潼關捷報就送到了長安。

今日潼關擊退叛軍的訊息,已經在整個長安傳開,人們奔走相告。

所有人都聽說,在最

目錄
崩鐵:從格拉默開始的炎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