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 第586章 民意監察與追責

第586章 民意監察與追責(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管理有兩個很重要的指標,予權和追責。

予權關乎到權力平衡。

實際上,從秦到唐的近千年,每一次王朝的迭代,新的開國君主都會吸取前朝教訓,進行新一輪的予權。

從秦的丞相,到漢的尚書檯,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都是重新予權的演變。

通俗來說,你不能給到一個官員超出他職責範圍的權力。

而且為了穩定官僚體系,還必須不斷將原本屬於一個人的權力分開,給多個人。

君主時代的權力是上控下,而不是從民眾那裡讓渡過來的。

由於權力只對來源負責,上控下的權力本質是維穩,而不是真的去發展民生。

在古代的這種情況下,上一級有絕對的權力。

這種絕對的權力,對於掠奪資源實在太過便利。

它能一邊把自己裝扮得為萬民請命,一邊透過看起來不得已的明目來為自己賺取私利。

如果被掠奪者中有人有怨言,那就發動另一批人對他們進行道德審判,直到那些有怨言的人全部閉嘴。

古人當然也知道權力不受控帶來的危害,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就是起到監察的作用。

也就是所謂的追責。

追責的這一套體系,在這近千年也有它的演變。

因為監察權本質也是一種權力,是權力就存在著利用它謀取自我的私利。

所以監察權的賦予,和行政權一樣,也在往分散的方向走。

例如漢代的刺史,最開始是監察的官員。

到了唐朝,御史大夫已經只是榮譽頭銜。

監察衙門有御史臺,御史臺還有臺院、殿院、察院。

另外官員犯事,刑部和大理寺都會參與進來。

而且還會定期派遣監察御史巡防全國各道。

總體來說,在大唐,予權和監察已經非常成熟。

但即便如此完善的體制,依然有它巨大的漏洞,這個漏洞就是追責的失靈。

追責為什麼會失靈?

追責的上一步就是監察,監察的主力還是官員。

在古代,官員的利益在某種上是相通的。

例如一個監察的官員,以後可以進入行政體系,甚至成為宰相。

既然如此,那他在監察的時候,怎麼敢把行政官員上下得罪一遍呢?

所以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走監察的流程,做該做的樣子,最後找幾個不痛不癢的來背鍋。

這就是古代這套成熟體制下,最大的漏洞。

靠官員監察官員,當然可行。

但如果只靠官員監察官員,那肯定不行。

只靠官員監察官員,會漏掉監察最關鍵的一步:追責。

李倓的這套民意調查機制,是在監察中加入了一個新的群體,這個群體不屬於官僚,而是那些沒有社會地位和資源的廣大民眾。

等同於給了民眾一部分監察權,進一步演化成一定的人事左右權。

既然權力只對來源負責,那在這套新的機制下,官員的權力不僅僅來源於上面,還被民意所影響,他們自然必須對上和下都負責。

好了,這就是這些官員想掀桌子的主要原因。

我對上負責沒問題,畢竟把上面安排好了,我以後可以高升。

但你要我對下面那些賤民負責?

拿我當什麼了!

而且這個機制最讓一些官員暴走的是,它的追責能力非常強。

它的追責能力為什麼比過去的官員監察官員強?

過去的官員監察官員,資訊是從監察御史這裡傳輸到京師,監察御史只有一個人或者幾個人。

這樣的資訊傳遞,很容易被中間別有用心的人潤色。

資訊都變了,京師如何做出正確的處理呢?

到時候朝堂上一群人和稀泥。

如何追責?

可現在不同,資訊取樣廣泛,且粗暴簡單。

例如王鑄這件事,甩鍋給縣令,卻因為資訊來源過廣,他自己已經無法脫離責任。

至於之前這些刺史,以及京官們說制度不合理,只不過是推卸責任最後的垂死掙扎。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更加完善且具備威懾力的監察體系,一定具備以下幾點:

一、多方參與提供資訊,這裡的多方一定是不同群體。

二、資訊取樣要廣泛,廣泛具備普世

目錄
武盡碧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