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雖然不出二門,日子一樣過得忙忙碌碌,禹王府的芳姑娘又下了幾回帖子,楚漣漪都沒去。就是自己的五姐那裡有宴請,楚漣漪也一樣稱病不出。至於其他人家見禹王府的芳姑娘對楚漣漪這般看重,也有送帖子來的,楚漣漪都一一拒絕了,簡直比寺廟裡的僧尼還能守寂。這些日子楚漣漪唯一奇怪的便是太夫人的態度。那幾日拒了禹王府的求親,太夫人臉色並不太好,雖不曾責備,但言語間偶爾也會流露出認為自己不懂事的意思。春末的時候,也提到過,若京城裡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就讓江陵的二叔幫自己留意。江陵的二叔便是二房,過繼給了當初老太爺的大哥,留在了江陵守著楚家的祖業。可這都到秋天了,再也不見祖母提及自己的親事,後來言語間的細微責備也不見了,反而處處點撥自己,做人做事上楚漣漪跟著太夫人都學了不少。彷彿對禹王府的拒婚不過是風吹落葉去無痕似的。楚漣漪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太夫人對自己越來越照顧,比起被退親之前,甚至可以說日子過得只好不壞,也真不知道那嚴府是自己的福星還是災星。到了冬裡,忽然傳出旨意,楚漣漪的父親進禮部尚書,晉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少師銜,這可是天大的喜事。這些年楚青全的官運彷彿到了盡頭,在二品上一直停滯不前,如今驟然升官,著實讓人驚訝。親朋好友中來賀者眾,楚漣漪設宴請戲一一安排得宜,太夫人那邊也甚為滿意。遇有交好的世家夫人過府相聚,太夫人居然次次都將自己喊在跟前,同以往大家恨不得自己躲到地縫裡別出來真是兩番景象。如此幾月,楚漣漪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大有進展,京裡的貴婦人,貴小姐都結識得七七八八了。年下又傳來坊間流言,說那嚴府三公子的媳婦,沒足月就產下一女,都說是婚前就珠胎暗結,甚至將嚴公子與那王大姑娘如何在京郊濟雲庵相遇相識,又在那濟雲庵知客尼靜通的掩護下如何偷嘗雲雨之事講得仔仔細細有聲有色,連那不信的人都信了三分。未過幾日,又傳出那靜通尼姑出門遠遊的訊息,更是證實了那流言,於是就有人說那嚴府退親,不過是因那嚴公子與王大小姐作風不端,偏還將屎盆子扣在了楚府十二姑娘身上。京裡的貴婦圈子更是力挺楚漣漪,都說她最是知書達理,行止端莊,絕不是心毒之人,如此一來楚漣漪的名聲倒是好了許多。正月元宵節上,嫁了的六姑娘回來邀九姑娘以及楚漣漪和柳茜雪等人去燈節,楚漣漪因想起那人說過在燈節上看到過自己買棗泥盒子吃,也是在那晚他誤闖自己的閨房,一時百般情緒浮上心頭,便謝絕了六姑娘的好意,也拘了院子裡的丫頭、婆子不讓出門,只讓小心門戶和燭火。這般小心總算沒出什麼事,楚漣漪也不知道自己是失望還是高興。越年到了二月裡,楚漣漪也快滿十六了,太夫人忽然喚了楚漣漪去宜蘭院。&ldo;祖母。&rdo;楚漣漪膩到太夫人跟前,如今再不是裝模作樣,反而真將這位祖母當成了自己最親近的親人。太夫人拉著楚漣漪的手問近幾日可生病了,吃了藥沒有,家裡年下配的人參養氣丸,烏雞白鳳丸等材料都是上佳,又讓寶荷給了楚漣漪兩盒子。如此絮叨過,太夫人才進入正題,&ldo;碗丫頭也大了,該辦及笄禮了,日子就定在三月三吧。&rdo;太夫人這話便是定下了。一旁站著的三夫人、五夫人和六夫人都愕然,那四夫人早隨丈夫又去了任上,否則指不定也要詫異。按大夏朝的規矩,女子如若婚配許人,十五便要行及笄禮,即使在貧民之家,禮節雖簡單些,但都是不能少的。可如若是未許配人家的女兒,則到二十歲才辦及笄禮。楚漣漪如今被退親,又沒許配人家,按理,也該等到二十歲或是許配了人家才辦及笄禮,卻不知太夫人怎麼忽然想起給自己辦及笄禮了。&ldo;祖母。&rdo;楚漣漪有些擔憂地看著太夫人,不知道她怎麼冒出這個想法。哪知太夫人並不解釋,拍了拍楚漣漪的手道:&ldo;日子過得真快,轉眼碗丫頭也要成大人了,這及笄禮不用你操心,讓你幾位嬸嬸給你準備就是了。&rdo;太夫人說過後,那及笄禮果然不讓楚漣漪操心,到了三月三,楚府門前車水馬龍,都是太夫人邀請的觀禮的賓客。楚漣漪換了采衣採履,跪坐於楚府正堂&ldo;善嘉堂&rdo;的東稍間,心裡想著也不知道祖母給自己請了誰當正賓。如果正賓的身份尊貴,連帶著被她加笄的女子也要尊貴些。只是不知道自己如今這身份,會由誰來當正賓。楚漣漪側耳聽見外面喧鬧後忽然靜了下來,便知道定是正賓就位了,片刻後果真聽見自己父親的聲音響起,這是父親在致辭。隨後有人來請楚漣漪的贊者,出嫁近一年的楚府五姑娘,片刻後楚漣漪才走出堂來,面向南,向觀禮的賓客行揖禮,跪坐於笄者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