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千里蓴羹(第1/2 頁)
糊糊:“實際這道菜的學名叫做之江鱸蓴羹,之江是錢塘江的古稱,所以這是一道正兒八經的杭幫菜。
大致做法是魚肉洗淨去皮和血筋,切成長絲,加精鹽、蛋清、紹酒、味精克,捏上勁,放入溼澱粉中拌勻上漿,蓴菜用沸水焯一下,即倒入漏勺瀝乾水,盛入碗中待用。
炒鍋置火上燒熱,滑鍋後下熟豬油,至四五成熱時,把漿好的魚絲倒入鍋內,用筷輕輕劃散,呈玉白色時,倒入漏勺瀝油。
鍋留油少許放入蔥段略煸,加紹酒、精鹽克、清湯及水,沸起取出蔥段,放入味精及薑汁水,用溼澱粉勾薄芡,再放入魚絲及蓴菜,轉動炒鍋,加入火腿絲、雞絲、蔥絲推勻,淋上雞油,起鍋盛入湯碗、撒上陳皮絲、胡椒粉即成。
單看做法是不是和宋嫂魚羹有異曲同工之處?”
來源網路
靜夜思:就用的菜和魚不一樣。
吃不飽的大可愛:西湖的魚啊,我的口水……醋魚除外。
糊糊:“蓴菜在種花家歷史典籍上記載得極早,《詩經》中便佔得一篇。
三頌之一的《魯頌》:思樂泮水,薄採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茆就是蓴菜。
蓴菜再在文學中佔領一席之地要等到幾百年後西晉時期,江東出了一個文人叫陸機。
以今天的眼光看,他當然是年輕人,但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年人。
依照當時門閥政治的傳統,除了看本人的能力功績,還得看他的家族。
陸機出身於江東四大姓之一的吳郡陸氏,瞭解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他父祖的事蹟。
祖父陸遜曾受命為東吳大都督,七百里火燒連營差點燒光蜀漢基業。父親陸抗抵擋北方晉朝的進攻,是東吳最後的名將。父子同列武廟七十二將之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陸機往後也曾擔任過將軍職位,但為何說他是文人呢,當然是因為東吳亡了。”
張飛捂住心口,雖然早知三國收歸於晉,但乍然聽到訊息,還是止不住的激動。
尤其是還是熟人的孫子,雖然彼時他們家阿斗可能已經在洛陽作安樂公了。
張飛:“陸伯言的孫子出生了嗎?”
諸葛亮對東吳群臣的情況更瞭解一些,“有子無孫。”但他膝下的兒子是否陸抗不可知。
陸遜看著同僚好奇的目光,硬著頭皮道:“抗兒尚幼。”未來的虎將只是幼虎,孫子還沒影呢。
糊糊:“說一個近些年新出的野史,關於陸遜改名這件事。
陸遜原名陸議,遜字拆開即為追孫之意。江東郡主孫尚香為了聯劉抗曹聯姻劉備。年輕的陸議無法阻止愛人遠嫁只能改名‘遜’以作懷念。
實際上‘遜’字有追孫之意,但哪個孫就不好說了。
陸遜改名差不多是在孫家入主東吳時期,這一行為可能是為了表達對孫氏的忠誠和謙遜的態度。而在正史上不知名字,蓋以孫尚香稱呼的江東郡主孫權之妹出嫁是在赤壁之戰後,中間差了十幾年。
而且陸遜的妻子也姓孫,是孫策的女兒,而陸遜和孫權差不多同齡。
如此改編或許是對這個被兄長當做棋子,被迫嫁給與父親年紀相仿的男人,往後卻在正史上了無蹤跡的可憐女子所承受的不公命運的憤懣與控訴。”
雲與海:江東郡主的魂魄在黃泉徘徊千年,意外得知真相,卻只能在酒醉後哭訴:終他一生,從未對我說過半個愛字,而我也從未對他說過。他不知我,我不知他,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言不由衷:但實際上他倆是姑母和侄女婿的關係。
十萬伏特:孫尚香和劉備的婚姻關係並沒有維持多久,劉備入蜀後兩人宣告決裂。孫尚香回了東吳,往後的生活正史不再記錄。
獨自飛翔: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百忍成金:其實她回東吳後生活應該不錯,有錢有地位,孫權也不敢再把她隨便嫁出去聯姻,自由自在多好。
銀河系系花:但更可能是兩面受氣,蜀漢人把她當江東郡主,東吳人把她當劉備夫人。有些版本的《三國演義》裡說她在劉備白帝城病崩後投江殉情,可能也是因為在孃家生活不如意的緣故。
東吳眾人原還在想孫尚香是何人,猝不及防吃了一個大瓜。
吳夫人摟住幼女內心堅定,誰也別想把她的女兒嫁給一個老男人,昭烈帝又如何!她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