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藥王(第1/2 頁)
糊糊:“五石散興起的社會背景是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受到玄學衝擊,儒學式微。消極避世,風流瀟灑的社會風氣提供了五石散的文化土壤。
隋文帝開始重建儒學,在儒家文化下這個行為就顯得很突兀。人們也發現五石散的副作用實在太大。
據史料記載,從魏晉到中唐近六百年的時間裡,服用五石散的人以數百萬計,因為服用藥物而喪命的也有好幾十萬。
直到藥王孫思邈研究五石散的藥方之後,提出五石散其實是毒藥,深斥其禍,告誡人們一定不要服用。從此後,對五石散的追捧才逐漸冷卻下來。
孫思邈甚至利用自身影響力呼籲,‘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後來的醫家們逐步認可孫思邈的結論,由此開始自發抵制五石散,不制、不用、不傳。
到唐末,五石散的配方、炮製方法已經失傳,後世雖有人還想嘗試一下五石散,但至今也沒人完全成功過,始終達不到那種讓人‘欲罷不能’的效果。
另有一說,藥王孫思邈活了一百四十一歲,從南北朝直到唐高宗時期。有些‘過來人’的經驗,一定要聽。”
迷霧麋鹿迷了路:藥王的年紀有爭議,最高是一百六十五歲,最低是一百零一歲。
孟婆來碗豆漿:五石散如果流傳下來,不知道對應哪種病症?
雲與海:興奮劑或者某種成癮性藥物。
嬴政身體微微前傾,“百餘歲!”
哪怕是最低,也是難以企及的人瑞,他是如何做到的。
劉徹倒吸一口涼氣,比張蒼、南越趙佗還長壽之人。
糊糊:“接下來來說一位不信神仙方術丹藥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有一種說法,他死於丹藥,但他確實是不信的。
太宗晚年受困於早年征戰暗傷,家族遺傳病,服用其他藥都沒有效果,只能嘗試胡僧的丹藥。服用後一病不起,竟而駕崩。”
十萬伏特:中間有時間差,二鳳到底是丹藥中毒還是病死不好說。
言不由衷:唐太宗死於丹藥,丹藥由天竺妖僧進貢,天竺妖僧是王玄策滅掉天竺小國帶過來的。王玄策能滅掉天竺小國是因為吐蕃借他兵。
吐蕃為什麼要借王玄策兵,因為吐蕃對大唐用兵屢戰屢敗,害怕大唐所致。大唐為啥這麼厲害,首要功勞是有個厲害的皇帝李世民。
所以,因為唐太宗厲害,所以他死了。邏輯通吧!
劉徹不服氣道:“大唐有幾分氣象!”
僅憑一個名號,就能從敵國借來滅國之兵,可以想見其輝煌。
但王玄策好好當著五品官,可見當時人,都不覺得李世民是中毒而死。
糊糊:“太宗之後,是身體更不好的高宗李治。這位也並非出於求長生的目的,而是治病。
他彙集了很多有名的煉丹家,甚至還有藥學家,不過保持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另一方面也遵照太醫的話按時吃藥,積極配合治療,希望兩方面共同發力能將自己的病徹底醫治。
唐高宗的身體一直不好,一度差點瞎掉。一次再度發作,御醫建議給皇帝的腦袋放血。
帷幕後面的武則天氣得大發雷霆,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增加一段心理活動描寫,‘天后不欲上疾愈’。想想曹操怎麼對華佗的,這是正常人的反應。
唐高宗覺得反正也這樣了,說不定放放血會好一點呢。他說服了武則天,讓御醫大膽地放。御醫用針刺百會、腦戶兩穴,症狀居然真的緩解了。
武則天也很高興,親自背來一百匹絹向御醫表示感謝。
雖然放血暫時有皆大歡喜的結局,但唐高宗還是在不久後離開人世。”
油菜花:如果放沒了,是什麼結局?
黑咖啡:華佗在前面指引。
奶茶要加糖:武姐姐身體真好,唐朝一匹絹多重?
火樹銀花:加起來恐怕要一百多斤。
痴人說夢:傳說藥王發明了火藥,他們父子倆離藥王時代那麼近,想吃丹藥不如去吃火藥。
銀河系系花:你怕是真想他們上天。
李世民意識到兩件事,稚奴的身體很差,火藥是個很重要的東西。
雖然並不知道具體作用,但應該不是常人眼裡的“好”東西。
武周女皇已經記不清一百匹絹布在身上有多重,只記得一匹調絹里長四十尺,寬一尺八,所用的生絲為十一二兩左右。
別人不知道,趙匡胤還不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