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給古人直播美食,他們都饞瘋了 > 第103章 鄱陽湖水戰

第103章 鄱陽湖水戰(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糊糊:“三國演義共有一百二十章回,羅貫中用十四個章回,約佔全書八分之一的篇幅,來描寫赤壁之戰。

套用《紅樓夢》的話來說,假作真時真亦假。時至今日許多人已經分不清赤壁之戰和鄱陽湖水戰的細節差別。

有人曾言,陳友諒但凡看過《三國演義》,絕不可能打輸這一戰。這就是謬論了,《三國演義》是在鄱陽湖水戰數年後才寫完。

那陳友諒看《三國志》行不行?也不行,今天我們看赤壁之戰和鄱陽湖水戰像照鏡子似的,全是因為受了《三國演義》的資訊汙染,換言之,羅貫中摻了私貨。”

朱元璋倒有些好奇,張士誠的幕僚到底寫了一本什麼書,才能讓後人將兩者傻傻分不清楚。這些人可是連《新唐書》的真實性都忍不住懷疑的,卻將一本小說奉為圭臬。

馬皇后作為戰事親歷者,簡簡單單說出數處相似之處,“水戰、火攻、以少勝多……”

朱元璋:“你怎麼知道這麼多?”

馬皇后:“這有什麼奇怪的,你放牛那會我讀詩書,你當和尚那會我讀史書,積攢的知識可多了。”

糊糊:“先說說鄱陽湖水戰雙方的基本情況,陳友諒擁兵六十萬,朱元璋二十萬。雙方都是南人,以刻板印象而論,不說善水至少會水。

特別說明一點,陳友諒才是善水戰之人,且都是大船,朱元璋這邊只有小船。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比對面差很多。”

這仗該怎麼打?

若說騎兵李世民絕不心虛,虎牢關下四千對十萬,一戰擒雙王就是他的戰績。但論及水戰,就有點陌生了。

還想造船去新大陸尋找高產良種呢,連優秀的水師將領都找不出來。

殿內的將領大多活躍在北方戰場,別說水戰,連乘船的經歷都少。

唯獨李靖有去南方平蕭銑的經歷,又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結合赤壁之戰始末揣測道:“以小船承載引火之物,衝擊大船?”

大船船身堅固龐大,轉向不易,小船在這方面可要靈活多了。

糊糊:“各方面都處於劣勢,朱元璋很快想出圍攻戰術,用小船將陳友諒的大船給包圍起來,試圖進行逐個擊破。

對於朱元璋的戰術,陳友諒也是立即想出來對應方法,他用鐵鏈將所有大船捆綁在一起,來儲存陣容的穩定,這樣就不會被對方擊散。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對,在《三國演義》描寫的赤壁之戰中,曹操曾因為士兵不擅水性而將船綁在一起,最後被一把火燒起來而導致失敗。

而當陳友諒將船栓在一起後,朱元璋的部下觀測了風向後,提出了放火的方法。由於船和船之間的連線,有風助力,頃刻之間,陳友諒的船隊便損失大半,甚至直接因此導致了鄱陽湖戰役的失敗。

難道朱元璋能未卜先知,看過數年後的《三國演義》?

非也非也!

《三國演義》中關於赤壁之戰的詳細描寫,其實是以鄱陽湖戰役為藍本,以此來讓故事更加富有戲劇性。

赤壁之戰中,曹操的戰船用的是四個字‘首尾相連’,並不一定是用鐵索把船連線起來。因為他計程車兵主要是北方士兵,不習慣坐船。當船連線起來搭上木板之後,人馬在船上就如履平地。

最重要的是陳友諒作為一個在戰爭中成長起來,極善水戰的將領,把戰船用鐵鏈鎖起來。本身就應該考慮到敵人會用火攻的情況。特別是大船連線在一起,一旦朱元璋用火攻,就會全軍覆沒。

那他為什麼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呢?因為他艦隊位置當時屬於順風,而朱元璋的艦隊屬於逆風,如果朱元璋敢用火攻的話,首先燒的就是自己。

但命運不可琢磨的情況出現了,當戰鬥打到當天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風向突然變了。陳友諒艦隊所處位置變成了逆風,朱元璋變成了順風。

會日晡,大風起東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風烈火熾,煙焰漲天,湖水盡赤。

朱元璋抓住了這個機會,派了七艘敢死隊火船,裝上火藥,去燒了陳友諒的鉅艦。

如果最開始朱元璋就打算用火攻的話,肯定不會只准備七艘小船。因為陳友諒的大船有幾百艘,要是提前準備的話,最少也要派幾十艘火船過去。所以朱元璋也是隨機應變,臨時起意的。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為何會有諸葛亮借東風一節,因為風向突然變了。

羅貫中是披著三國群雄的皮,寫鄱陽湖上的雙雄

目錄
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