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給古人直播美食,他們都饞瘋了 > 第36章 安神湯

第36章 安神湯(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弘治:“調先帝脈案及藥方。”太醫院可不要失火才好。

正德心知肚明,他的身體沒有那麼好。

倒不用懷疑,因為他爹真的是被太醫開錯藥方治死的,但人被謝遷李東陽保下來了。

正德:“劉文泰流放廣西?”弘治帝也是他治的。

正德估算一番自家族譜,猜到接替帝位的嘉靖道長是哪個聰明人。

魏忠賢跪地叩求,“懇請陛下日後,避水而行!”

他是天啟皇帝豎起來,和東林黨對打的旗子,皇帝死了,他也沒好果子吃。

李廷機萬曆十一年中進士,官運亨通,遷南京吏部右侍郎。

萬萬沒想到天幕竟然會出現自己的名字,入閣拜相。

然後……李廷機翻遍朝廷邸報,確認同朝官吏中,沒人與自己同名。

趁現在皇帝上朝,內閣有人辦事,趕忙寫了一份辭呈。

早辭晚辭都一個結果。

乾隆不曾想過明朝五帝竟是這般死法,“取《明史》來。”再看一遍。

祖父康熙不信《明史》,但拿來消遣也好。

糊糊:“清朝宮廷好用一道安神湯,主料是鉛白霜,而鉛白霜的主要成分是鉛。

老百姓吃飽穿暖都成問題,自然用不上。

但紫禁城的皇子和公主們,有錢,又活力四射。

由於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於有活力,在宮內惹是生非。

後宮的妃嬪們經常會要求自己的子嗣服用安神湯。皇子公主喝完之後,立刻鉛中毒,自然安神了。

同理的還有小兒驚風散,由五味藥組成,硃砂、雄黃、全蠍、炒殭蠶、甘草。所謂安神效果其實就是汞中毒的症狀。

同時清朝宮廷講究三分飢與寒,信奉小兒得了病,先餓他幾頓再說。

末代皇帝溥儀回憶,他幾個叔叔,就是這麼餓沒的。

連皇帝也不能倖免,溥儀曾餓得把餵魚的饅頭吃了,搶了宮外進貢的醬肘子,邊跑邊吃。

結果就是,大清的皇子公主平均壽命高達二十八歲,成年前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二。

清朝末年,紫禁城五十年不聞嬰兒啼哭。”

言不由衷:你就說有沒有安神吧!

火樹銀花:羅馬帝國的幽靈,在大清上空遊蕩。

言不由衷:都以為皇帝用金扁擔,結果皇帝餓得要搶吃的。

百忍成金:滿清皇室吃得少是真的,雍正只吃早飯午飯,不吃晚飯。

痴人說夢:應該是吸取了從萬曆到皇太極的飲食教訓,結果矯枉過正。

劉徹沒想到,明朝皇帝遇到庸醫,清朝皇帝居然自幼吃毒藥。

康熙粗通醫術,宮中常用安神湯。

不是“太醫院只有一條舌頭”,而是他們根本沒意識到在下毒。

問起來,誰都沒責任。因為這是祖傳下來的方子,是祖制。

康熙:“往後宮中的安神湯,驚風散都停了。”

再轉過頭問:“老四,你不吃晚飯?”

胤禛背上全是冷汗,“也用點心的。”

康熙擰眉,他所知,羅馬帝國亡於蠻族入侵。

後世怎麼會說是中毒呢?

糊糊:“實際《傷寒雜病論》真正為世人所知,是在明朝。

距離成書,已經一千多年。

經過宋金元醫家的不斷校正和宣揚,得益於印刷術的發展。

讓《傷寒雜病論》不再是某個人的私藏,普通百姓也可以讀到這本中醫名著。

《傷寒雜病論》的流傳一路艱辛。

其實到了晉朝,《傷寒雜病論》已然不全,太醫令王叔和,悉心收集張仲景的文字,整合《傷寒論》。

另有一說,萬叔和是張仲景的弟子。

及到唐朝,藥王孫思邈廣泛收集仲景的著作,這項工作比之王叔和更加艱辛。

開設於唐代玄宗開元年間的醫師考試,也將仲景的著作作為考試的內容。

考試內容包括醫經方術策、《本草》、《脈經》、《素問》、《傷寒論》等,諸雜經方義二道,通七成以上的為合格。

比現在的醫師資格考試更加嚴格。

到了宋朝,校正醫書局校正一些醫書,首先校訂的就是《傷寒論》。

並且由朝廷出資,印刷了大量的《傷寒論》,以大字版方便誦讀,廣泛投入市場。

儘管如此,戰火紛飛仍然讓

目錄
大秦:公子長青的逆天之路大漢諜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