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給古人直播美食,他們都饞瘋了 > 第237章 南北分卷

第237章 南北分卷(第1/1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迷霧麋鹿迷了路:如果南北分裂了,東北怎麼吃南方的水果!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算進口。

百忍成金:南北分裂,國家實力下跌,邊疆地區該不穩了。哈密瓜、蟲草都得進口。

李世民:“都城自該在國家腹心之地。”

想不到朱棣遷都最大影響竟然的彌合南北,明朝的北京城,的確離邊關太近了。那個豬騎朕是怎麼兵敗被俘的。

糊糊:“都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某些時候它也會一兩人的選擇而改變。

如果朱標沒死,朱棣不會靖難,明朝的歷史可能會是另一種走向。

一個太子干政數年,沒有留下什麼負面評價,這就是能力。朱標若能順利登基,朱元璋不必在暮年大肆屠戮功臣。朱標登基後可用的大臣比朱允炆多且質量更高。

與此同時,朱標也不會像朱允炆那樣激烈削藩,朱棣會老老實實做他的徵北大將軍,明朝有可能進一步開疆拓土。

朱標未必會遷都北京,可能留守南京或者遷都中原,中央與南疆距離短,向南傳令更迅捷,向南開拓更容易。

十六世紀航海時代已經開啟,也許明朝會發展海洋貿易也說不定。”

天涯赤子心:朱標登基,大機率也要遷都。他就是去考察遷都關中或洛陽回來患病去世的。只不過兩人一個往北一個往西。後頭因為朱標去世,老朱也就把遷都的事放下了。

靜夜思:北方怎麼辦?

驕傲的豬豬:大機率回到唐朝狀態,東北西北都有重兵,王朝中間階段來一場安史之亂。

孟婆來碗豆漿:封建王朝怎麼可能有大航海的意識,頂天就是開放關口交易。南方愈富北方越窮,邊關還有瓦剌虎視眈眈。

雲與海:明初邊境有塞王,只要後方支援,朱棣自己就能打出去。

言不由衷:朱棣能北征,是因為他說了算,手裡還捏著鄭和下西洋的收入。北征五次,親兒子都不願意,何況親爹親哥。一方大將手裡常年握著幾十萬重兵,換哪個皇帝能睡得著,除非他自己是皇帝。

有些問題朱元璋早已預見,但另一些不曾注意。一個不好,艱難統一的國家又將分裂。

數百年隔閡,南北方漢人都不將對方視為骨肉同胞。

他的確有遷都之意,南京自古偏安之地,不利於統率國家。

但此地離海近,清朝韃子的外敵從海上來,天幕所在的時代,上五常裡最厲害是美利堅怒海狂滔,它的力量集聚在海上。

換句話說,誰掌控了海洋,誰就掌控了未來。

糊糊:“永樂十九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當年會試主考官楊士奇,錄取了一個年輕人于謙,名次很低,三甲同進士。

實際上明朝從永樂十三年開始,會試的考場就定在北京。

楊士奇不是科舉進士出身,但並不妨礙他參與永樂二年的江西進士‘團建’,以及擔任科舉主考官。

洪熙元年,時任內閣大學士的楊士奇提出南北卷的設想,建議科舉按南北不同的錄取比例來選拔進士,之後再統一進行殿試。

朱高熾採納,下令‘自今科場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意思是進士人數南卷錄取十分之六,北卷錄取十分之六。

但可惜的是朱高熾只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這場規劃中的科舉考試,沒來得及舉行。”

目錄
大秦:公子長青的逆天之路大漢諜商
返回頂部